而相比于第三方险企,车企们的优势,是在于对产品知根知底,更加了解新能源车的动力系统、底盘、电池以及智能化层面的感知硬件出问题的概率。
客观角度来看待这个商业模式,目前车企入局保险行业对于新能源车主们是有利的,这起码是在保费上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之后,也会凸显一个问题,车企在整个汽车生产、制造、销售(直营模式)以及后续保险中都有角色来充当,那么,定损环节如何保证流程的公正性,这仍然还是个问题。技术角度,自研自产的优势
新能源车目前上险的唯一一个痛点,就是价格贵,参考部分车型的上险费用。22万左右的纯电新车,全险费用差不多在6500元到7000元左右;30万左右的纯电新车,上险费用可能接近了1万元左右。
新能源车上险,普遍都比油车更贵。但参考比亚迪财险的第一单,12万元左右的新能源车,3900元的全险,基本拉到和同价位燃油车相近的保费水平。
比亚迪,靠什么卷保险的价格?
车企做保险的优势,比亚迪是国内第一个这么干的,而它的优势,是大部分零部件都实现了自研、自产。现阶段,比亚迪几乎具备了所有核心零部件自研自产的能力,这些零部件当中,都包括了车架、制动器、驱动电机、电机控制器等。
然后,在电器总成部分中,11个零部件中有8个采用自供(包括电池)其他外采,而在动力系统中有13个零部件均可以实现自供,然后通用件等零件选择外采。所以相对来说,在研发和生产端的成本,是相对其他新能源品牌、保险公司来讲,的确会更有一定优势。
另外就是,比亚迪的车目前在技术层面上,没有太多过于难维修和高成本的技术、零部件应用。例如,像在特斯拉等其他车型上,使用的一体压铸技术,维修成本之高,还得是拿特斯拉举例ModelY的后底板一体压铸,维修费用接近车价的一半左右。
除了不使用一体压铸技术之外,也没有太多昂贵的传感器,例如激光雷达、4D毫米波雷达等,还有最为核心的电池也是磷酸铁锂电池,而且部分车型用上CTB车身一体化技术之后,维修和更换的难度很大幅度的得到了改观,并且磷酸铁锂电池的成本,也要比三元锂电池相对来说更便宜,而且还是自研、自产。
总之,自研自产的优势除了能降低生产制造成本和售价之外,现在比亚迪已经把这种优势延展到了保险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