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商业模式,最直观的改变或许就是新能源车的保费溢价,可以被压下来了,至少短期内的比亚迪旗下的车型可以做到(个别车型除外,像秦这种保有量大且网约车占比高的)。还有,上面提到难以维修和高成本的产品,像一体化压铸+激光雷达组合的产品。比亚迪这一波入局,大概率是能带来实惠的。
比现有保费,能降多少?
对于车主而言,新能源车险价格高、续保难等现象一直被诟病。背后是保险企业需要解决的定价难、赔付率高两大难题。原因有以下几个,新能源车核心动力的损坏率是燃油车发动机事故的两倍左右;而且新能源车的维修成本更高,包括电池损耗、压铸工艺、传感配置的增加;车型迭代更快,零配件难以形成规模等,这些都是维修成本贵的原因。
参考比亚迪目前出单的售价11.28万元的海豚车型来看,这台车没有太多的传感器配置,相比在第三方保险公司参保,便宜了1000元左右,但这应该不是成本压缩的极限,因为它可以压缩的空间不大,只降了20%左右。
那么,售价35万左右,且传感器以及舒适性配置更多的腾势D9的保费可能会降低的更加明显。第三方保险公司,全险费用大概在7000-8000元左右;在比亚迪财险参保,最终的费用约为4000元左右(几乎和日产天籁新车保费一个价格),降幅在40%-50%之间。目前比亚迪价格越贵的车型,在比亚迪财险参保会明显比在第三方险企参保降幅更大。
现阶段,新能源保险业务定价还是起步阶段,所以有第三方企业不愿意承保或者定价比燃油车贵几倍的情况出现。至少我们从目前来看,这种商业模式具备一定的低价格优势,但能否长期如此,或许考量的因素会更多;而且,现阶段还只是区域性的开展这种参保业务,并没有进行全国推广,应该还有部分“试验”的成分在里面。
现在还不能妄下结论,新能源车保费更便宜,对消费者固然是好事。全国普及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另外,其他品牌车型参保比亚迪财险也是可以的,起码官方公众号的投保信息中给到了非常多的品牌选项,包括像保时捷、AITO问界、宝马等品牌,但能否比其他第三方险企的价格便宜就不好说了。
这种商业模式,会成为趋势么?
除了比亚迪之外,哪吒、小米汽车也都想进入保险行业。前者,申请了哪吒车险、哪吒汽车保险等商标,但暂时没能完成审批注册,不过,也可以从中看出哪吒有意加入保险行业。另外的小米汽车,在供应链能力非常强大的前提下,还拥有小米保险这家保险经济公司,所以,不能排除小米汽车之后进入骑车保险行业的可能性。
显然,新能源车企自建保险公司可能成为之后的一种解决方案,可能会对现有第三方险企对新能源车的定价模式带来一定的影响或者说是颠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