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卷价格华为卷价值”,余承东的这一言论毫无意外地引来了比亚迪方面的回应。一个是创下了300万年销量,将新能源车普及到千家万户的车企。另一个是在20万元及以上中高端价位,势头正盛的新入局者。比亚迪与华为有碰撞,但还没有到火星撞地球的阶段。不过官方下场“互怼”的姿态,倒是“误伤”了原本在中间地带的特斯拉。核心产品在25万元左右的特斯拉,好像已经很久没有听到它在核心技术上的声音了?打死不做超快充的特斯拉,源于美国人不焦虑?
从大的技术框架来看,虽然每隔一段时间,都会传出有关特斯拉要造增程式的消息。甚至各路大神也有改装特斯拉为增程式的非量产操作。但指望特斯拉真的大规模量产插混(增程)动力车型,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背后的核心原因之一,与特斯拉ModelY、Model3这类走量车型,一直没有跟进800V高压超快充技术类似。这便是,在续航焦虑这一问题上,除了中国市场,特斯拉基本不需要考虑。
比方说特斯拉的新增量市场欧洲。当胡梅尔斯说只考虑在距离慕尼黑几个小时车程的城市踢球时,我以为AC米兰已经没有机会了。结果巴伐利亚与米兰的距离,就是阿尔卑斯山背靠背的关系。那么北美应该说地域开阔吧,且当地居民有长途驾驶的习惯。然而地广人稀的客观环境,使得超快充的基础设施建设难度过高。即便是仅局限在人口聚居区,家充的便利性,使得当地车主多掏服务费,去选择超快充的可能性大幅降低。
但不上800V高压平台,纯电动车的效率岂不是会大幅落后中国品牌的产品?这里面混淆了一个概念,其实SiC半导体材料,与是否为满血800V之间,只能算是充分不必要条件。事实上,特斯拉Model3的成功,很大程度需要归功于率先在量产车型上采用SiC碳化硅材料。因此,整车的充放电效率,以及续航标定的稳定性,在早期都要明显领先于竞争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