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简单来说,特斯拉跟进800V高压快充的边际效应是有限的。其在北美以及欧洲两大市场的表现越好,在中国市场单独跟进800V平台的可能性就越低。回到插混(增程)话题上来,情况也是类似的。狭义来说,800V和插混(增程)都是解决续航焦虑问题。而特斯拉相当一部分受众,对这个问题的敏感程度,并不像国内市场如此内卷。但国内市场,特别是新能源市场,对特斯拉而言也是举足轻重。夹缝之下,特斯拉还能依靠什么技术破局呢?特斯拉可以不要800V,但一定需要更便宜
从特斯拉的技术方向来看,向下破局比向上破局更符合它的科技树。无论是一体压铸,还是后来聊到的“开箱工艺”,都是降低生产成本,扩大边际效应的典型技术案例。而寻求销量上的增加,从廉价车型下手,无疑要比从中高端车型更简单。
而一聊到特斯拉廉价车型,也就与此前多次传言的所谓特斯拉ModelQ(也有称呼Model2)联系上了。很显然,特斯拉有推出缩小版ModelY、Model3的主观愿望,客观上技术也可以轻松满足。但问题是,新车推出来还不够便宜。或者说,对国内市场而言,还不够便宜。
这个便宜是两方面的,首先品牌最为廉价的特斯拉Model3,起步价格也还在23万元以上。在没有革命性技术迭代之前,仅讨论延续一体压铸技术的边际效应,也很难将缩小版的Model3价格,压制在15万元以内。另一点则是续航里程,在CLTC工况下,特斯拉Model3的续航还能保持在600km以上。但车身更小,电池也更有限的新车呢?这两点结合来看,很显然,即便在中国市场推出所谓廉价版特斯拉,也很难在核心竞争力上,拥有与已经扎根15万元左右,甚至更低价位的国产插混(增程)叫板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