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成赟则认为,安徽最大的缺项可能是“电控”。“安徽强于电池,但一定程度上弱于电控。”
另一方面,如果将汽车电动化视为变革的“上半场”,智能网联化视为变革的“下半场”,安徽汽车产业链在“下半场”面临的考验可能更大。
国元证券研究所的研究显示:在自动驾驶领域,安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感知层与决策层核心部件企业相对较少,执行层核心企业布局相对薄弱;座舱与智驾等核心控制芯片的布局亟待加强。
目前,安徽已组建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正在构建“1+N”开放型汽车生态实验室体系,并实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工程。
低水平重复是产业布局另一个层面的隐忧。廖成赟认为,在安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中,地方政府和企业,包括整车企业,分工并不明确。“这导致了有限的资本、资源在‘重复’中被耗损掉。”
安徽省汽车办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今年,安徽将组织开展“1+N”场汽车及零部件产需对接活动,“力争实现‘一市一主题’”。
与此同时,安徽即将出台《安徽省县域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建设行动方案》,建设一批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
“政府在培育产业集群时,关键要促进内部互为配套、体系完整;在招商引资中要有统筹和分工意识,不能‘一窝蜂’地上。”廖成赟表示,引入一家企业,更多要考虑这家企业在全省产业链中的位置在哪里,从而有力有效地提升产业集聚度和集群质量。
新的“链主”会是谁
要想真正造好一辆车,“链主”至关重要。
2023年安徽省发布的《关于强化创新引领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指导意见》中特别提出要制定“链主企业”培育计划,“打造涵盖解决方案、技术研发、生产制造、使用保障、运营服务等产业链关键环节的生态主导型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