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要求安徽尽快在关键零部件领域培育或引进“链主”级企业。
“德国在电控领域就有很强的‘链主’。”廖成赟说,“BBA(宝马、奔驰、奥迪)直接就跟电控‘链主’打交道,而不用面对巨量的小供应商。就像一个班长跟几个小班长打交道,小班长再跟小组长打交道,一层层向下管理,对产业链的掌控增强,整车质量也会提升。”
国元证券研究所认为,安徽在动力电池、发动机、氢能等领域都有望形成新的非整车“链主”。
“国轩、弗迪、蜂巢、力神等动力电池企业,带动的产业链主要是电池材料和生产设备方向;全柴作为发动机领域领先企业,同时也在涉足氢燃料行业,上述两个方向都可能带动丰富的产业链企业,目前发动机上游和氢燃料上游在安徽聚集的企业还相对较少;明天氢能的氢能电池、中科海钠的钠电池,规模化后也都有望拉动新的产业链。”相关分析报告认为。
最适合造车的区域在哪
放眼全国,目前只有安徽明确提出将汽车作为“首位产业”。
廖成赟认为,在中国新能源车企总部和生产基地最集中的省份中,安徽处于第一集团。
一些传统的汽车大省(市),虽然拥有较好的制造业基础,但造车正在从“以车为中心”的重工业模式转向“以人为中心”的轻模式转变。造车不再以新建厂房和生产线为核心,智能网联成为趋势。相较上述省份,安徽反而准备更充分,且轻装上阵、创新力十足。
长三角是中国汽车产业集群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产业链供应链成熟完备。“但沪苏浙的用地和人力成本显然更高。实际上,在竞争激烈的汽车行业,人力成本和产业基础同等重要。”
一位省内整车厂商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安徽造车和运输的综合成本相较沪苏浙大约便宜5%到10%。
安徽承东启西,芜湖港与上海港共建的江海联运枢纽,可通达160多个国家和地区,集装箱吞吐量超140万标箱,占安徽省比重近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