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滚动 | 上海 | 政务 | 评论 | 国内 | 社会 | 政法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体育 | 娱乐 | 历史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曝光 | 微博 | 专题 | 旅游 | 彩票 | 健康 | 百货 | 导购

十六个市能合造一台车吗?

2024-05-13 03:40 来源: 每日看点快看

“安徽是为数不多的可以同时满足雄厚的造车工业基础、离海近和成本低三大优势的省份。‘合肥-芜湖’‘广州-深圳’也是中国两组距离最近的新能源汽车‘双核’城市。”廖成赟说。

他认为,以上海为圆心,以200公里为半径画一个扇形,扇形内就是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最佳区域之一。

被画入这个扇形的有“上海”(上汽、大众和特斯拉)、“南京-常州”(理想、比亚迪、北汽、长安)、“杭州-宁波”(吉利),当然还有“合肥-芜湖”(大众、蔚来、江淮、奇瑞、比亚迪和长安)。

整个安徽的汽车产业链也在迅速融入长三角的“四小时产业圈”。记者了解到,合肥正在实施产业生态集聚工程,建设“供给全国的零部件和关键材料产业链”。

扇形框住安徽的除了合芜之外,还包括马鞍山、滁州和宣城。上述三座城市恰好也是安徽新能源汽车的重镇。

2023年,马鞍山新能源汽车产业营业收入超350亿元。马鞍山市现有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企业280家,初步形成以汉马科技整车制造为龙头,以蜂巢新能源、泉峰汽车等零部件企业为核心,以顺博合金、帅翼驰集团等上游端原材料企业为特色优势的产业布局;滁州正争当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第三城及新能源电池产业第二城——2023年以来,滁州市亿元以上新能源汽车项目在建89个、新签约51个、在谈58个,总投资分别为1055亿元、240亿元、470亿元;宣城则是全省三大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之一,全市现有汽车零部件企业600余家,年产值突破600亿元,居全省第3位,其中规上工业企业超过300家、占全省五分之一。

这个大扇形内,正在持续竞合,激烈程度前所未有,将会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换道超车”产生深远影响。

中国曾在燃油汽车技术路线上追赶近50年。而今换道能否超越,既依赖技术革新,也取决于战略、市场和地缘。

一定程度上说,安徽,正处在要素组合集聚的关键节点上。

上一页 1 ... 6 7 8
查看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