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滚动 | 上海 | 政务 | 评论 | 国内 | 社会 | 政法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体育 | 娱乐 | 历史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曝光 | 微博 | 专题 | 旅游 | 彩票 | 健康 | 百货 | 导购

“中国智造”新名片 新能源汽车“出海”如何更好行稳致远?

2024-01-18 11:50 来源: 中国网

张翔指出,汽车出口有助于中国车企实现国际化。这对于像比亚迪等车企,虽然在国内市场表现强劲,但在国际市场占比相对较低的企业,将有助于其转变成为国际化车企,推动中国汽车产业的升级。

“目前中国汽车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平均水平是40%,而新能源汽车的产能利用率只有13%。很多车企一年的汽车销量达不到1万辆,达不到规模经济效益,车企的库存压力很大。增加出口能够有效缓解车企库存压力,激励技术创新的同时,也促进中国企业成长为国际大企业。”张翔说。

比亚迪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报道》记者,随着海外市场的蓝海被逐渐打开,未来几年中国品牌在海外的增长会高于国内。据了解,截至目前,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足迹已经遍布全球59个国家和地区。

“出海”之路并非坦途

△200辆速达纯电动汽车在天津港滚装码头装船发往德国北威州。

“不要把海外拓展想得那么容易,我们看到的是不同文化、政治、地域和消费者特点带来的市场挑战。”采访中,不少业内人士这样对记者说,新能源“出海”之路并非坦途,而是充满了各式各样的“暗礁”。

“品牌忠诚度、对中国品牌先入为主的印象、消费习惯差异以及复杂的法律法规政策等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走出去’面临的共同挑战。” 陈晨说。

张翔表示,在海外市场属于异地作战,建设销售网络、配件库、汽车金融和市场推广都相对困难,缺乏国内市场的畅通。此外,相比传统车企如大众、丰田和特斯拉,中国车品牌在海外市场的认可度和知名度较低,这是一个主要的挑战。

叶盛基指出,与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基础设施建设模式不同,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和中国相比难以进行全面覆盖,而充电桩的适配和布网是影响新能源汽车驾驶体验的重要因素。与国内多为通勤用车不同,海外驾驶多呈现长时间、长距离的高速行驶状态,这对电车续航里程而言是巨大的挑战。此外,出口对象国政策的多变也容易使新能源车企“出海”变得“被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查看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