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刚发布的小米汽车为例,其悬架结构毫无悬念地采用了前双叉臂+后多连杆。至于它的底盘核心技术,还是在于主动自适应方面。比如在直线路况下,车辆底盘容易受到考验的地方主要在坑洼路面对悬架的冲击上。而凭借对路面状况的提前感知,就可以使减振器做出预判动作,降低路面对悬架的冲击。弯道也是同理,入弯减速、出弯加速,抑制点头、控制侧倾等等,悬架应对弯道时的考验更多。但只要能够通过感知硬件与地图导航的配合,提前预判车辆的动作,剩下的只需要交给执行硬件做出对应的选择即可。
总结下来,这套在底盘上“笨鸟先飞”的技术方案,首先高度依赖软件算力、算法,甚至包括高精地图等配套工具的完善。如果说算力可以堆砌,算法是小米、华为这种互联网大佬的传统优势项目。那么依托激光雷达等更为强有力且可靠的感知硬件,就成为实现这套方案的必要条件。既然硬件上无法通过阉割式的纯视觉方案来降低成本,那么这套技术方案在现阶段,便只能天然适配中高端车型。更便宜的空气悬架,硬件王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