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滚动 | 上海 | 政务 | 评论 | 国内 | 社会 | 政法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体育 | 娱乐 | 历史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曝光 | 微博 | 专题 | 旅游 | 彩票 | 健康 | 百货 | 导购

极越汽车危机一周 售后服务远景成忧

2024-12-18 17:47 来源: 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这些车主的售后服务权益该如何来保障?针对上述情况,12月13日,极越汽车表示,吉利汽车将接管极越汽车的售后服务工作,确保车主能够享受到稳定的服务;百度将继续负责智驾系统的维护与更新。

两大巨头的说法,暂时成为了极越车主的“定心丸”。但这是以一个汽车品牌标准的售后服务系统、包括车载智能系统原本承诺的规范升级迭代为前提,还是只是只能做到“维持现状,能开就行?”

极致内卷,加剧了车企退市步伐。应该说,背靠吉利和百度两大行业巨头的极越车主无论如何还算幸运。如果是独立的新造车品牌,“闪崩式”的退出之后,大概很难会听到承诺接盘的声音了。

售后服务保障空白尚待填补

近年来,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车企感受到了生存压力。据不完全统计,最近几年,就有恒驰汽车、国机智骏、博骏汽车、高合、拜腾等数十家新造车品牌先后传出破产、退网、退市的消息。

就在今年4月9日,国内知名新造车品牌奇点汽车被宣告破产,原因是累计获得融资约170亿元后,这家自2014年成立的新造车品牌新车交付量始终为零。

可以预见,未来还会有不少新造车品牌面临退市问题。而一旦车企退市,有无相关规则体系作为保障?

2017年7月1日,商务部发布的新版《汽车销售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实施。按照《办法》关于市场秩序的要求,供应商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停产或者停售车型,并保证其后至少10年的配件供应以及相应的售后服务。这意味着从源头上保障了在用车辆消费者维修保养的合法权益。

但是,这一规定似乎更适用在传统概念上的燃油车型上。而在今天“软件定义汽车”的全新汽车时代,面对企业退市后的服务保障问题,这一《办法》会不会有力不从心之感?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查看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