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舒尔茨访华,还是一群企业家带着舒尔茨访华?
在德国总理访华的话题上,中国网友和欧洲媒体,虽然相隔8000公里,却在精神上达成了高度的思维共鸣。随着其行程按计划陆续完成,德国代表团也分别观摩了博世在中国的工厂与新技术应用,宝马在北京的研发中心,欧盟Top3强国,德国的政商领袖,此次分别通过语言和动作,释放着自己对中国市场的态度,尤其是对汽车工业的态度。
政商领域有一句格言,不要看嘴上说的,要看实际做的。1979-2019年德国向中国提供的资金早已超100亿欧元,如今随着更多的热钱进入,关系越缠越深。
所以局面就变成了,尽管欧盟分别在拟定关于动力电池碳足迹、反补贴调查的事宜,但手里带着热钱的企业家们,用钱包投了票。代表团第一站飞重庆,观摩博世控股的相关业务,尤其是关注氢能源动力。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奔驰集团董事会主席康林松都公示,继续坚定投资中国。宝马2022年单年在中国的投资就在32.97亿欧元,接近全球投资的43%。奔驰则是在北京扩建工厂,并引入了长期以来悬而未决的重卡业务。虽然,大众的高管这次没来,但却也简单直接,总理落地前的3天,4月11日官宣增资大众安徽、大众小鹏的业务,金额为25亿欧元,折合人民币超190亿元。
行程落幕,发言结束,沟通完毕,观点达成,结论很直接,中德汽车工业初步达成了深度捆绑的意向。且这并非是突如其来,毕竟早在今年年初,德国汽车工业相关团队就已访华,探讨中国供应链帮助德国新能源车降低成本。双向奔赴背后,中国新能源车初步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