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4小时内,国内车友们先后见证了极氪007的上市,与小米SU7的首发。就在中高端新能源车持续、
高频地冲击我们味蕾的同时,它们的“战友”,也就是廉价新能源车,似乎已经陷入了沉寂。不久前,或许严谨点来说,就是3年前。以五菱宏光MINIEV的问世为标志,电动微型车一跃成为国内车市的新宠。合法上路、遮风避雨的“大号电驴”,好开好停、见缝插针的“胖头鱼”,家庭第二台车的低成本补充。种种各种用车场景都被刻画得相当接地气。可就在新能源车持续发起攻势的2023年,以纯电动为主的微型车市场,却迅速没落了下去。包括价格在内,微型车都是一无是处?
根据中汽协公布的销量数据,2023年前11个月,国内微型车市场中,几乎可以忽略的燃油车部分,继续同比下跌约58%,朝着“归零”继续前进。而前些年红极一时的新能源微型车,同比跌幅也一样超过了50%。放在全线普涨,渗透率已经稳稳超过3成的新能源车榜单中,微型车的成绩单显得过分刺眼。而就在去年(2022年),虽然燃油微型车还是在极低市场占有率的情况下继续腰斩,但新能源微型车可以同比增长了超过40%。并且从2020年算起,新能源微型车稳步实现了三级跳。新车销售体量突破130万辆/年(2022年成绩),比同年新能源小型车销量翻倍还多。
不过这好像也暴露了新能源微型车在2023年突然没落的原因之一,那便是同属于新能源体系的小型车正在快速崛起。同样是来自中汽协今年前11个月的销量数据,新能源小型车销量突破110万辆,比去年销量翻倍还多。不严谨地说,新能源小型车获得的增量,恰好与新能源微型车失去的存量相匹配。如果顺着这个逻辑继续往下看,新能源微型车被小型车替代的原因,就是两点:价格甩不开、产品拼不过。
“价格甩不开”这点又分两块,一个是实际上的价格体系确实差距不大,另一个是整车成本更低的新能源微型车,受电池成本影响较大,抗市场波动能力弱。前者很好理解,以五菱宏光MINIEV为例,如果只看续航超过300km(CLTC工况)的选项,其官方指导价已经超过了6万元。再以2023年新晋的新能源小型车比亚迪海鸥作对比,其起步续航就超过了300km(CLTC工况),而其指导价也不过7万元出头。另外在去年原材料价格高企的环境下,新能源微型车普遍涨价。虽说彼时的新能源市场基本是涨声一片,但本来整车价格就低的新能源车,其涨幅比例,以及用户的感知,无疑最后的冲击力都要更强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