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这一结构发扬光大,最终为人所熟知的,便是宝马。也就是所谓的“双球节式麦弗逊独立悬架”。但老话说得好,“再快也是86”。双球节结构的诞生,本意是为了解决麦弗逊式悬架在空间、性能等方面的平衡。底层逻辑上,它仍然无法摆脱麦弗逊的影子。特别是对于尺寸较大的车型而言,其承载压力就决定了,双叉臂前悬架是必需品。那如果将双叉臂与双球节结构融合起来呢?
事实上这就是AITO问界M9的答案。只是与双球节结构诞生的初衷不同,加持在双叉臂结构上,就已经没打算做所谓平衡空间与性能的勾兑。AITO问界M9的想法,就是要强化悬架性能,所以干脆将两个叉臂都剖开,形成4个球头连接点的最终形态。这样来看,开玩笑地说,AITO问界M9等于是把宝马的双球节悬架,来了一份double放在了自己的前轴上。其效果也就不言而喻,除了进一步强化双球节与双叉臂在应对侧倾、冲击时的稳定性。左右两侧前轮,即便遇到不同路况(比如湿滑、沙地等左右抓地力不对称的情况),也能够互相抵抗转向力的偏转,使得车辆的方向“更听话”。特别是在电机释放了车辆性能潜力的情况下,随随便便就能迎来大马力输出的新能源车,更容易遭遇难以操控的问题。同时在刹车部分,更多刚性连接点的悬架,除了提供更好的支撑性,同样也能抑制急刹车情况下,车辆潜在的横向摆动风险。
单腔空悬,就一定不配谈旗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