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因为座舱卡顿,车企为车主换装8155芯片,比如即便是遥遥领先的华为,余承东说过的想撞车都难,再比如智能驾驶发生碰撞事故,以及新势力因座舱卡顿被Diss并给出解决方案等。
考虑客观情况看,内卷过于严重的汽车智能板块里,只有少数车企受益。而那些并没有高度强调智能的车企,反而是因为慢获利。比如,智能座舱上被新势力评为网页互联网2.0时代的特斯拉,即便是车机偶发死机也并不影响销量。再比如,豪华品牌的燃油车在智能座舱上进步并不非常快速,但也并不对销量产生明显影响。
但,对于车企来说,这种随时可能而来的赔本隐患,处于高频偶发状态。因为,除了华为、小米、吉利旗下的魅族之外,除了新势力之外,多数车企的体系能力在于汽车而不在于数码,所以它们无法实现引领智能发展。但,现下又是智能需求极大的消费环境,换言之,只能尝试跟上主流,随时可能遭遇像2010年前后智能手机大洗牌时的局面,对智能的相应投资,打了水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