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初,张闻和我讲过一件事,自从自己开始负责新能源汽车几个店的销售以来,新势力是越来越不敢降价的。这和之前10多年的汽车销售逻辑完全不同,之前只要是品牌的知名度还可以,那清库其实很简单,搞定4S店老板、厂家的区域总监就好,新车亏一些,售后赚回来就好。
或者实在是有特别难卖,降价以后连二网都不愿意接的车,那就还有一招“给到销售顾问足够的刺激”。比如,之前把这台车卖出去能提成2000元,把激励提升到6000-8000元,销售顾问自己就去想办法了。
但,现在的新能源车,不太敢这样操作。因为,只要消费者觉得“降价是因为销量卖不动”了,再配上各家每个月的销量数据一对比,对成交的影响特别大。
但现在,这招不灵了。降价是个好手段,但越来越多的车开始遇到,即便降价也不好卖出去的局面。除非,血本无归式的清库。而且,即便是特斯拉,也很难玩出降价之后再明显涨回来。
就在最近和比亚迪、领克、吉利的几场沟通会上,其实各家车企的高管都表达了对这件事的看法和企业最新的做事风格。定价,和种子用户多沟通几次,可以是几百次,可以是上千次。但,不能定高了再降价,那让人觉得这车不值,也不能定低了,让人觉得拉低了自己的档次和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