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滚动 | 上海 | 政务 | 评论 | 国内 | 社会 | 政法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体育 | 娱乐 | 历史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曝光 | 微博 | 专题 | 旅游 | 彩票 | 健康 | 百货 | 导购

汽车产业崛起展现中国自信

2019-09-29 14:09:59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发力“一带一路” 自主品牌跃上世界舞台

作为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一带一路”贯通东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及至欧洲部分区域,涵盖60多个国家、44亿人口,且沿线绝大多数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发展潜力巨大。对于中国汽车品牌来说,“一带一路”倡议意味着巨大的机遇和市场空间。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汽车出口89.1万辆,同比增长25.8%。其中,乘用车出口63.9万辆,同比增长34%。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在“一带一路”国家的汽车出口量总体占比已超过出口总量的60%。

在经济全球化曲折前行的背景下,汽车作为最具国际化特征的商品之一,一直是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载体。对于中国汽车工业来说,车轮上的“一带一路”既充满机遇,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着力实现合作共赢,开放型经济水平显著提升。倡导和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发起创办亚投行,设立丝路基金,一批重大互联互通、经贸合作项目即将落地。

有分析认为,任何企业从“走出去”向“走进去”转变过程中,都无法完全避免汇率波动、区域性动荡等困难和挑战。例如:近年来很多国家都出现了经济下行的状况,当地汽车行业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部分目标市场国家的贸易壁垒、关税壁垒、产业政策以及汇率变动等问题,给中国汽车的出口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全国人大代表,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看来,“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我国新的国际战略框架,从顶层设计和规划层面逐步走向落实,给我国经济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政府成立的多种基金项目发挥了相应作用,但这些基金的投资方向多倾向于基础设施、资源开发、航运、矿产和金融合作等领域,与汽车、装备等制造产业融合度不够。

对此,尹同跃在《关于加强“一带一路”倡议中“基金与产业”“政府与企业”融合推进的建议》中提出,建议国家能够引导“丝路基金”等基金向汽车、装备等中国优势产业的倾斜;同时金融机构加大对“走出去”的汽车、装备等制造产业金融支持力度,采取措施帮助中国汽车、装备等制造产业规避汇率风险,降低损失。

决胜汽车“新四化” 引领行业变革新趋势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推动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全面放开一般制造业,扩大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开放,以及将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再延长3年。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继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及“新能源汽车”以来,“新能源汽车”第九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在今年全国两会第二场“部长通道”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表示,我国已经连续3年位居新能源汽车全球产销第一大国。截至去年年底,我国累计推广的新能源汽车总量超过了180万辆,仅去年一年产销量就接近80万辆,比上一年产销增长了50%以上。

全国政协委员,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认为,2014年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从导入期迈向快速发展期。在政府和车企的共同推动下,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依然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难题,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进步相并行的,是新能源基础设施的建设。

除了在新能源领域的集体发力,上汽、长安等传统汽车企业也加速转型,推出了备受市场追捧的智能网联汽车。作为刚刚拿到国内第一张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用牌照的汽车集团,上汽集团在推动汽车智能化的研发与商业应用上有着独到的经验。

全国人大代表、上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几年,上汽集团瞄准汽车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在‘电动化、智能网联化、共享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迎风而上,抢占机遇。”他表示,上汽集团将继续探索把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同汽车产业进行更广泛、更深入的结合。

“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在新一轮科技革命风起云涌的当下,汽车“新四化”无疑正成为我国建设汽车强国的突破口。实际上,这也是中国汽车业迎来“立世界汽车产业之标杆,开全球汽车产业之先河”的绝好机遇。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查看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