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很多智驾系统其实是在风险临界点才发出接管提示,导致驾驶员未能获得足够的反应时间。通过大数据和深度学习技术构建精准的风险预测模型,可以让系统能够在潜在风险完全暴露之前就发出预警,从而有效延长驾驶员的反应时间。
消费市场期待设置更合理的自动驾驶接管机制。吴博峰/摄
此外,还可以根据不同道路情况对自动驾驶设置限速措施。比如,在车速较快的高速路段行驶时,按照大部分高速最高120公里/小时的限速推算,常规车辆从启动刹车到车辆完全停稳的大致距离约50米。考虑到采取相关措施所需时间,在此基础上,如果对车辆自动驾驶进行合理的限速处理,则会延长自动驾驶反应时长以及为驾驶者接管车辆预留更多宝贵时间。
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车辆制造商应不断优化自动驾驶系统,提高其在复杂环境下的应对能力和可靠性,延长驾驶者接管前的反应时间。同时,加强系统的冗余设计和故障预警机制,确保在出现异常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未来接管机制需从‘被动提示’转向‘主动协同’,如果驾驶者没反应,系统自身应实施减速、停车等措施。通过技术冗余、数据透明和人机交互优化,实现安全与体验的双重提升。”他说。
新金融专家余丰慧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首先是冗余设计,确保即使某一部件或系统出现故障,也能有备用方案保证安全;其次是引入安全缓降机制,在无法实现平稳过渡给驾驶员的情况下,自动采取措施减慢速度并安全停车。
提示接管不等于免责
“为了确保行驶安全,智驾系统会在必要时做出接管提示。”如今,几乎所有车企在推广智驾功能时,都会强调智驾系统的“接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