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预计汽车市场未来会形成燃油和新能源5:5的格局,最乐观者看到6:4,至少占到4-5成的燃油车,仍是不可或缺的主流选择。
“我们内部做过分析,除去政策因素,目前选择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有尝鲜的感性因素,而在地大物博的中国市场以及情况复杂的全球市场,燃油车至少还具有温域机会、经济落后地区机会以及海外机会三大市场机会。”长安引力相关负责人对笔者表示。
什么是“温域机会”(温域指的是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之间的温度区域)?如长安汽车研发工程师所言:尽管现在的电池技术发展很快,但是它的化学属性是无法改变的,在寒冷或酷暑的地区,电池的短板无法被克服,燃油车依然会是主流选择。
其次,就是不发达地区机会和海外机会。在充电设施不完善的低线城市和欠发达地区,以及像非洲、西亚这样的复杂地形地区,燃油车的耐用性、可靠性依然是消费者最看重的点。结合长安汽车今年在上海车展发布的进军海外的“海纳百川”计划,未来燃油车型的出口,将会增大比例,包括像CS55这样的主力车型,也会逐步研发针对不同国家法规和使用习惯的海外版。
此外,长安汽车对整个燃油车的布局,将集中在20万以内,面向普通家庭用车群体。从国民收入分析来看,人均月收入在5000多的人群占比最大,这部分人群在选择车辆的时候,一辆可靠、耐用、有趣、又有面子的车是他们的首选。而长安引力旗下的车型,除了在智能化上持续突破外,传统三大件的制造和研发优势,以及每年200万销量积累的用户口碑,都将是保证其在市场上继续发光发热的基石。
驾值观
其实对燃油车持续看好——这种相似的观点在之前对奇瑞李学用的专访中,笔者也听到过。对长安这种一线大厂来说,跟着趋势转型是必须的,但抓住自身的核心能力并持续放大,未尝不是小米、华为、理想这些新势力玩家所艳羡的领先优势。至少今年,长安汽车280万辆的销量目标里,长安引力旗下的车型就占据了一大半。
笔者甚至还有一个预测:太阳下没有新鲜事。当新能源市场呈现百花齐放方兴未艾之际,诸多车企加大新能源投入,投入燃油车的资源必将减少,也必将加快燃油车市场的整合速度,市场资源将愈发集中于长安、奇瑞、吉利这样的一线大厂,规模优势会进一步凸显。奇瑞李学用在此前采访中曾表示,燃油车仍有中长期发展机会,奇瑞有机会做到燃油领域第一。那么不管对吉利、奇瑞还是长安来说,当新能源变成了拥挤的红海,燃油车反而变成了玩家更少的蓝海。如果多数人淡出了,对留下的人反而是更大的市场机会。
虽然未来的事情谁也说不准,但高度内卷的竞争环境至少教给了我们一个朴素的经验:越少人参与的生意,往往才是好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