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座舱的数智科技化正成为当前用户最为关注的焦点,但由于舆论上智能化与新能源总是高度捆绑,所以很多消费者把智能化与新能源划上了等号,认为只有新能源车才能够做到足够的智能化。其实在燃油车上,智能化的发展已经与新能源不相上下。例如长安汽车在智能化领域,早在2018年前就提出“北斗天枢”计划,在智能化领域的专利申请数量行业内遥遥领先,今年1-8月新增申请专利4420件,平均每天18件,累计申请专利2.3万余件,智能化领域专利公开量行业第一。
长安汽车在智能领域的提前布局和专利成果,一是可以将智能座舱作为燃油赛道上的独门武器,迎合当下年轻人的需求,二是智能化成果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规模化成本,比如长安汽车打造的行业领先的“灯塔工厂”,部署了30类算法模型,实现制造全过程数字化,制造效率可提升20%。
依托于燃油车构建的规模优势,长安新能源+燃油车两手抓,一方面从销售体量上超越风头正劲的比亚迪并不难,另一方面有能力把新能源车打到更低的成本和更低的价格,新能源板块也更容易迅速崛起。近日长安启源的第二款全新插电混动车型A05,就将起步价拉到了9万以内,比比亚迪秦PLUSDM-i冠军版便宜了整整一万,实现了真正的油电同价。
对燃油车的持续布局,除了对自身优势的“扬长”之外,也来自于对燃油车市场前景的判断。
燃油车仍有很大市场
三大地区仍充满机会
无论新能源汽车如何蓬勃发展,总会有一个上限。而且这十年以来,新能源市场主要是得到政策的推动,但政策始终有退场的那一天——如果有一天没有蓝绿牌照之分,电价和油价以及新车税赋和价格关系发生变化,必定会有部分消费者重新回归到燃油车的需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