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2018年,弹指一挥间,从改革开放至今已经40年。在这40年间,中国人民执着奋进,奏响一路凯歌,挥就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40年砥砺奋进,40年众志成城,40年春风化雨……改革开放,为中国打开了一扇发展的大门,也留下了一个个美丽的印记。
在中国人的出行方式上,直接体现了改革开放40年的成果。从之前时速几十公里的绿皮火车,到如今时速300多公里的高铁;从长时间等候只为搭上一辆长途车,到如今手机一点就能叫到的网约车。40年前,短途出行骑上一辆“永久”牌自行车绝对让人刮目相看;如今,开着私家车跑遍大江南北也已不是什么稀罕事……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先行官。40年中国人民出行方式的变迁史,勾勒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老百姓生活的巨大变化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
“自行车王国”
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自行车,被世界称为“自行车王国”。以“永久、凤凰、飞鸽、红旗、金狮”国内自行车行业五大品牌企业为首,中国共有自行车制造厂60余家,基本上形成了完整的生产体系。自行车成了人们出行的必备交通工具,大街上随处可见庞大的自行车流。
20世纪80年代市民骑自行车出行的情形
骑“永久”牌自行车年近古稀的赵大爷满脸带笑说:
“过去几十年了,还是习惯骑着它出门。”
轿车进万家
1956年7月14日,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第一辆汽车——“解放”牌载货汽车从长春一汽总装线上盛装下线,中国的汽车时代从此开始起步!
第一辆“解放”牌载货汽车
改革开放初期,刚刚从“文革”走出来的中国老百姓,一万个人中间也许不会有一个人梦想有一天会开上私家车。百姓拥有轿车,在当时甚至是个禁区。当时中国的轿车价格是国际市场的三四倍,大多数工薪族月薪四五十元,不吃不喝攒钱半辈子,也买不起一辆轿车。
改革开放40年,截止到2016年中国私人汽车拥有量达到16330.22万辆,而1985年中国私人汽车拥有量仅28.49万辆。老百姓拥有自己的小汽车,不再是遥远且不可触摸的梦,小轿车也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奢侈品,不再是炫耀身份的象征,而是逐渐呈现出它本来的功能——成为人们代步的一种工具。
享有轿车文明,是一个现代社会,尤其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老百姓应有的权利。认可轿车进入家庭,折射出的正是中国从老百姓的义务本位向权力本位转变的一种进步,市民“车生活”的变迁,印证了我们改革开放后时代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