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科技感更要安全感
虽然遭遇大量车主吐槽,不过隐藏式门把手似乎没有要减少的意思。相反,隐藏式门把手成为车企营销科技感和仪式感的工具,还宣称可以降低风阻,提升续航里程。
然而,有汽车工程师指出,即使是追求极限风阻的车型,在对风阻最为看重的高速工况,隐藏式门把手对增加续航里程的贡献也不会很明显。“门把手已经从一个基础的功能件,变成车企竞相追逐的营销点,隐藏式门把手被迫为风阻、外观和仪式感服务。”
尽管争议不断,不过不少新能源车车主仍然愿意为此买单。在接受《消费者报道》采访的新能源车车主中,不少车主表示自己是能接受隐藏式门把手的,不过希望车企提供更加完善的应急方案,“起码要保证车门能正常开关”。
目前,国内与汽车门把手相关的标准有QC/T 988-2014《汽车车外门拉手》、QCT1211-2024《乘用车车门内开拉手总成》,其对门把手的耐久、强度、耐高低温、耐振动、耐腐蚀等进行了技术要求。然而,随着电动式、隐藏式车门把手的应用,不过暂无标准对其布置、标志、安全功能、结构强度进行技术要求。
其他汽车相关的安全标准方面,只有从碰撞安全标准的维度对车门安全作出相关规定。比如国标GB 11551-2014《汽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规定:车辆在碰撞过程中,车门应关闭但不锁止;国标GB20071-2006《汽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规定:车辆在碰撞试验后必须能够打开足够数量的车门,以便乘员能够正常进出。此外,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明确要求:碰撞发生后无需使用工具就可开启车门。
面对消费者的质疑,有车企已经开始采取行动。比如,蔚来推出“分段自吸”功能,将电吸门启动间隙压缩至6毫米以下,并支持开门中断机制;大众、小米则推广半隐藏式门把手,兼顾风阻优化与机械可靠性。
“使用隐藏式门把手后,整个车就显得科技感和设计感很强。因此,未来的汽车是不会轻易倒退回使用传统的机械把手的。在更多汽车使用新型门把手的当下,这次由工信部牵头,联合主要的车企和研究机构来制定新的标准,我觉得是非常好的事情,可以提高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标准。以后车企在研发新型的门把手时也有据可依,消费者也可以更加放心地用车。”张翔表示。
如何开车门这件事,终于要规范起来了。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