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滚动 | 上海 | 政务 | 评论 | 国内 | 社会 | 政法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体育 | 娱乐 | 历史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曝光 | 微博 | 专题 | 旅游 | 彩票 | 健康 | 百货 | 导购

“厘清智驾边界 重塑安全驾驶”系列报道 | 安全回归第一要位 监管收紧大势所趋

2025-04-18 20:52 来源: 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吴博峰)今年以来,国内各地智能驾驶领域事故频发,相关事件在引发舆论持续性关注的同时,也折射出智驾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4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召开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以下简称工作推进会),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禁止夸大和虚假宣传,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切实承担生产一致性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安全水平。

业内普遍认为,有关部门的这一举措旨在以智驾功能的确定性抵御行业发展不稳定因素,是向智驾领域及汽车市场释放出的明确信号。

花式营销被按暂停键

近年来,为了在激烈的车市竞争中寻求新的发展突破点,智能驾驶领域成为各大车企布局的对象。在此背景下,“智驾领航”“全场景智驾”“零接管”等各种新技术名词层出不穷,仿佛人们期待的全自动驾驶时代即将来临,惬意“躺平”开车指日可待。

四维图新CEO程鹏在2025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公开表示,近年来新产品寥寥可数,新名词却层出不穷,这一现象耐人寻味。

与此同时,车企不仅在品牌发布会上展示智能驾驶技术,还通过直播的方式进一步塑造消费者对自动驾驶技术的认知。

2024年11月14日,小米汽车官方发布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直播体验端到端智驾,并宣称“实测全程零接管,多场景应对自如,上车就能用”。今年4月18日,记者浏览鸿蒙智行厦门市华为智能生活馆官方视频号,看到其为了宣传智驾系统的可靠性,以驾驶者处于睡觉状态时在社会道路上行驶,双手、双脚全程不接管为噱头,吸引消费市场关注。

受上述因素影响,不少消费者出于对自动驾驶技术的高度信任,会把方向盘轻易地交给传感器控制,由此导致的多起事故引发社会各界关于智驾安全的争议。

1 2 3 4 下一页
查看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