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新造车品牌大多采用互联网产品公测方式,通过聆听用户意见修补潜在漏洞。这种测试方式安全吗?对司机和其他道路使用者是否构成风险?
业内普遍认为,这种做法有不负责任之嫌,尤其是在汽车这种产品上。与一般互联网产品公测使用场景不同,互联网产品在测试过程中至多会出现闪退卡顿的现象,而智驾可能涉及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智驾的安全维度上与“用户共创”并不合适。
汽车企业应充分开展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确保产品功能稳定性。吴博峰/摄
王鹏表示,汽车企业开展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来看,相关措施可通过充分测试验证确保智驾系统稳定,减少交通事故。同时,帮助消费者正确理解使用智驾技术,避免安全风险。“在测试过程中,如果发现产品存在技术缺陷,还可及时发现问题,促使企业注重产品安全可靠性,提升整体质量。”他说。
付炳锋认为,组合驾驶辅助系统作为车辆安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技术特性决定了必须从源头强化安全设计理念,贯穿产品研发、测试、生产、交付、运营和升级的全过程。企业应科学设定系统能力边界和安全响应机制,合理设计故障冗余与应急策略,确保产品在不同驾驶场景下具备稳定可控的性能。人机交互应更加直观、明确,避免系统提示模糊、驾驶员误判等问题。同时,应加大在测试验证、OTA升级等环节的投入,夯实产品安全的基础能力,为消费者提供可信赖的驾驶辅助体验。
引导市场回归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