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滚动 | 上海 | 政务 | 评论 | 国内 | 社会 | 政法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体育 | 娱乐 | 历史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曝光 | 微博 | 专题 | 旅游 | 彩票 | 健康 | 百货 | 导购

从产品出口到全要素合作——浙江车企,出海方式变了

2024-07-04 09:46 来源: 杭州网

“地基”打实后,吉利马不停蹄布局新能源。

2022年,宝腾旗下的全资子公司——宝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2023年,吉利把合资公司smart导入马来西亚;今年,宝腾发布首个国产电动汽车品牌e.MAS……去年起,吉利和宝腾进一步深化合作,推进丹戎马林汽车高科技谷项目,计划帮助宝腾每年至少推出一款新能源车型,到2035年,年整车产量达50万辆,配套零部件达100万台/套车供应量,其中50%服务于全球市场。

全产业链输出,相互借力

走进丹戎马林汽车高科技谷的宝腾装配工厂,传输带上,各色成品车辆在穿梭,车间里,不同肤色的本地员工在忙碌。这都带给人强烈的感受:中国汽车出海,早已不止于出口成品,而是进入了更深层面。

在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看来,汽车生产供应链长、跨国合作融合程度深、生态圈庞大,是具有典型全球化、集团化特征的工业系统。要立足长期市场而非短期盈利,就不能简单从中国“拿来”,而是要扎根本地,形成海外研发制造能力。

“全球市场,从产品竞争进入全产业链竞争。”他总结。吉利的模式正是“全产业链输出”,以供应链、技术、人才、管理等优势经验赋能当地合作伙伴,让品牌兼具本土化和全球化属性,“中国汽车的海外市场份额还会扩大,但增长模式已经转变。”

供应链是马来西亚汽车产业的痛点,也是李书福谈到为数不多的具体问题:“宝腾零部件的成本平均比中国高30%左右,比泰国高10%以上,原因在于本土供应链不完善。”

这些年,吉利为宝腾带来28家海内外供应商,接下来,还要把供应链企业汇聚到丹戎马林汽车高科技谷。从零部件到原材料,从供应商到供应商的供应商,双方的工厂及供应链体系将形成“生产共同体”:统一中马生产标准,打造平台化模式、规模化效应,以生态互融实现降本增效。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查看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