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滚动 | 上海 | 政务 | 评论 | 国内 | 社会 | 政法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体育 | 娱乐 | 历史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曝光 | 微博 | 专题 | 旅游 | 彩票 | 健康 | 百货 | 导购

新能源车的废旧电池去哪儿了?人民日报记者带你一探究竟

2024-04-16 15:00 来源: 人民资讯

几个月前,校企共建的退役动力电池高值化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成立。“实验室将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以动力电池的回收以及梯次、再生技术的高值化应用为主题进行突破性研究。”实验室副主任、武汉科技大学教授张一敏说。

趋势——扶持引导力度加大提升行业规范化程度

记者在某企业信息查询平台搜索发现,近1年内注册成立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相关企业达4.1万余家,其中小微企业占据相当比例。

不过,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已发布的信息,符合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仅5批100多家。

张宇平介绍,一些资质不全的小作坊企业擅自回收拆解旧电池,并进行粗加工牟利,这些“三无”产品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且面临中间环节多、溯源管理难等问题。

去年底,工业和信息化部起草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综合利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布,明确了各类经营主体在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过程中应承担的责任。地方政府则拿出真金白银的“政策包”,鼓励合规企业更新技术、壮大产能。

“要让符合规范的企业有更多资金投入研发攻关和购置环保设备,而不是和小作坊打价格战。”荆门市经信局副局长彭勇说。

企业在荆门当地新增相关高新技术发明专利并落地实施的,给予一次性奖励50万元;每回收利用1吨废旧动力电池,给予补贴50元;新建规模较大的项目自开工之日起2年内建成投产的,按照生产性设备购置发票金额的8%予以补助……去年11月,荆门发布支持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的地方措施,从试点示范创建、技术创新、项目建设、金融财税等多方面扶持产业发展。

政策引导正在起效。在美华新材料(湖北)有限公司工厂,两条管道空中飞架,与隔壁的格林美荆门园区实现直接连通。项目负责人介绍,工厂计划年回收利用废旧动力电池7万吨,提取出电池原材料,再输送回格林美园区,用来制造电池级高纯晶体材料,实现电池回收和生产流程的全闭环。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查看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