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滚动 | 上海 | 政务 | 评论 | 国内 | 社会 | 政法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体育 | 娱乐 | 历史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曝光 | 微博 | 专题 | 旅游 | 彩票 | 健康 | 百货 | 导购

从一辆新能源车看产业升级与变革

2024-04-15 06:20 来源: 每日看点快看

走稳今天

芯片“上车”牵引车芯联动发展新模式

“新能源汽车‘新’在何处,何处就会形成一个新的产业群。”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国家智能型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余卓平说,随着汽车“心脏”被电池替代,电子设备在整车中的比重已超过50%。

传统汽车向新能源车的转型升级,为汽车芯片的发展孕育了巨大增量市场和创新机会。根据上海提出的“车芯联动”产业协同发展目标,2025年将形成较完善的汽车芯片产业体系,更多本地供应链成熟芯片产品将实现装车应用。

菲莱测试是芯片“上车”的直接受益者。自两年前起,公司的销售额就开始逐年倍增,这主要得益于汽车芯片测试需求的激增。新能源汽车芯片数量是常规汽车的8倍,几乎每一颗车规芯片都有检测需求,这就催生出一个全新的、巨大的检测市场。

新需求催生新产品。比如,自动驾驶激光雷达芯片中的光收发芯片要求做到纳秒级测试,这在传统汽车上是没有的,需要从头研发。菲莱测试从软硬件、精密治具、电器链路等方面做了大量分析,开发出了纳秒晶圆测试系统,成为全球少数几家掌握该技术的公司之一。

上海探索“车芯联动”有良好的产业基础。目前上海已布局8家整车企业,600多家国内外主要零部件企业,去年全市新能源车产量达128万辆,同比增长35%,约占全国的七分之一。同时,上海拥有我国最完整、产业集中度最高、综合技术能力最强的集成电路产业链,产业规模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高速增长的基础上,上海也在产业链关键环节实现了全面布局。比如,在汽车芯片领域拥有超50家重点企业,涵盖设计、制造、封装等全产业链环节,华大半导体、地平线、欣旺达、加特兰等企业推出了158款较为成熟的汽车芯片产品,普华软件、中创创达、斑马智行等企业布局了车载操作系统等汽车软件。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查看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