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具备持续进化能力的车型保值率成绩高于普通车型,这将有助于新能源车保值率的提升,让消费者的在用车辆更保值。
值得一提的是,接入DeepSeek对自主品牌稳定市场份额具有重要意义。2月25日,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专家媒体交流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表示:“原先担心特斯拉FSD(智能辅助驾驶功能)会把国内汽车市场搅得‘天翻地覆’,现在有了DeepSeek,这种风险降低了。”他表示,DeepSeek的出现降低了业内对特斯拉FSD引入国内汽车市场的担忧。
延伸问题待解
DeepSeek的火爆,折射出汽车行业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焦虑与渴望,多家车企借力第三方模型实现“弯道超车”并非完全没有隐忧。目前,随着电动化汽车市场渗透率提升,汽车企业外采硬件和软件的比例持续提升,导致汽车市场产品功能同质化现象愈发严重。
而车企纷纷接入DeepSeek,势必会进一步增加产品同质化风险。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所有车企都接入同一模型,语音助手、座舱交互等功能将高度雷同,这与车企追求差异化发展的市场定位背道而驰,这些同质化产品也很难以独一无二的AI体验来吸引用户。
更深层的原因是,新势力瞄准的是下一代智能汽车形态。理想汽车CEO李想曾表示,今年,智能汽车的竞争将集中在AI操作系统和芯片。余丰慧认为,在此背景下,部分车企已经在研发端到端大模型,试图让汽车像人类一样思考,而这种底层技术的角逐远非接入一个通用模型所能替代。
除此之外,消费者隐私安全保护需要得到业内重视。此前,某车企推出“数据挖矿”计划:授权车辆收集匿名驾驶数据,可兑换一定金额的服务权益,但须基于日常用车产生授权使用的行车数据为代价。在接入DeepSeek后,海量、有效的数据将如何保护?
余丰慧认为,虽然“数据挖矿”计划看似给消费者一些经济回报,但可能会收集大量涉及个人隐私的数据,存在数据被滥用或者泄露的风险。如果没有明确的监管规定,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很难得到保障。监管措施可以明确数据收集的范围、用途以及保护方式等,确保在推动技术创新的同时不会侵害消费者的隐私与安全。
詹军豪进一步表示,鉴于DeepSeek可能带来的隐私与安全问题,出台相关监管措施可明确数据使用边界,防止数据滥用,确保消费者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让新技术在安全、合法的框架内发展,实现技术进步与隐私保护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