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对于消费电子行业可谓是个超级大年。在这一年里,苹果iCloud云盘安全系统被攻破,引发好莱坞明星爆艳照门事件;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马云成为亚洲首富;打车APP开启大幅补贴争锋,背后实为电商之间的O2O大战;智能硬件开始爆发,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智能医疗等硬件市场硝烟渐起。同样在这一年,小鹏汽车在广州成立,团队主要成员来自广汽、福特、宝马、特斯拉、德尔福、法雷奥等知名整车与大型零部件公司,以及阿里巴巴、腾讯、小米、三星、华为等知名互联网科技企业。“智能+汽车”的组合逐渐崭露头角,并在之后的十年前大放异彩。
从根本上说,如今的智能汽车就是当年智能硬件的延伸产品。与汽车诞生之初的机械车,风靡世界的电控车皆有不同,智能汽车完全由芯片和软件定义,主要包括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在复杂硬件、大算力芯片、多源感知融合和智能规控技术的驱动下快速发展,分为驾驶辅助、高级智能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三条赛道。其中,人机共驾的高级智能辅助驾驶将成为下一阶段的主要竞争领域,L3、L4将逐步在个别场景实现。
智能座舱则向情感化第三生活空间发展。随着AI、虚拟现实、生物识别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下一代座舱将通过智能化场景服务,融合云端生态,拓展场景边界,为用户提供多模的交互体验、好玩的独立空间、高质量的陪伴、实时的健康守护,座舱将成为元宇宙入口,满足用户群体的多样化需求。智能汽车这些新的变化,需要车企从高速传输、系统安全、软件解耦、快速迭代、车云存算一体等方面着手构建新的电子电气架构,并实现正向开发、快速迭代的流程体系。
众所周知,一旦和创新、研发、开发挂上钩,那就意味着将会“烧”掉海量的经费。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自成立以来累计投入研发资金超过300亿人民币,研发团队人员超过7000人;长安汽车软件每年研发投入达到6-7亿元;至于小鹏汽车,根据规划,2024年的人工智能年度研发费用高达35亿元,以实现端到端大模型的量产落地,提升智能驾驶技术和用户体验。
多年不断投入下,小鹏汽车凭借坚持科技信仰,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及对技术趋势的敏锐洞察力,把多项产品功能变成行业趋势,例如小鹏坚持要做全栈自研的扶摇架构,成为了未来电车的竞争关键点;小鹏X9上市后后轮转向成为中大型车的标配,全球所有后轮转向制造商都涌进了中国;全域800V更是成为了行业中高端车型的标配;全域语音控制的智能座舱推出后,连特斯拉也在加快步伐赶超。
作为中国智能驾驶领域的驱动者,小鹏汽车也是行业唯一经历中国智驾全周期的车企,推出无数项改变行业方向的智能科技:首家通过视觉感知和超声波融合实现全场景智能泊车,首创“可用即可说”的全场景语音功能,首个可量产且不依赖于停车场改造的“最后一公里”泊车功能,首个搭载激光雷达的量产智能汽车,首个量产城市NGP智能导航辅助驾驶功能,国内首家量产BEV + Transformer 架构,首个全量发布无图城市导航辅助驾驶能力。
小鹏汽车的创新举措不仅为用户带来了智能科技体验,更是成为了行业内无数厂商参照的模板,可以说小鹏汽车的十年就是中国智驾的十年。令人惊叹的是,即便在最困难的时候,小鹏也没有放弃研发创新;最难熬的阶段,智驾团队也未裁一人。时至今日,小鹏汽车一年投入35亿AI训练费用,拥有2.51 EFLOPS的最大AI算力储备,已经成功构建AI时代的关键堡垒,与其他汽车品牌拉开差距。
凭借长期积累的行业积淀和对技术创新的敏锐洞察,相信在下一个十年,小鹏汽车不仅能够影响国内汽车智能科技领域,伴随着品牌出海和海外热畅销,来自小鹏的智能化风暴必将席卷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