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滚动 | 上海 | 政务 | 评论 | 国内 | 社会 | 政法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体育 | 娱乐 | 历史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曝光 | 微博 | 专题 | 旅游 | 彩票 | 健康 | 百货 | 导购

2018-2022年中国汽车制造业的预测分析

2019-09-29 16:10:17 来源: 东方网汽车

影响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稳增长、保就业离不开汽车行业

我国汽车行业总产值占GDP比重较大,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汽车行业产业链长、辐射面广,与其相关的上下游产业极多,其上游涉及钢铁、机械、橡胶、石化、电子、纺织等行业,下游涉及保险、金融、销售、维修、加油站等行业,因此汽车产业的平稳增长对经济有很大的拉动作用。在稳增长政策前提下,考虑到节能环保等因素,预计未来汽车行业政策基调大概率仍是正面的,政策手段也会从单纯刺激总量增长逐步向调整结构转变。

(二)人均收入及消费水平提升将带动我国汽车千人保有量上升

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的提高是推动汽车普及的重要因素。我国人均GDP从2004年的1508美元上升至2016年的8123美元,汽车千人保有量也从2004年的21辆上升至2016年的134辆,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汽车千人保有量仍然较低。

从人均GDP和汽车千人保有量指标来看,我国目前所处阶段与韩国1993年前后、巴西2008年前后十分相似。根据统计,1993年韩国人均GDP为8741美元,汽车千人保有量为142辆;巴西2008年人均GDP为8788美元,汽车千人保有量为141辆。韩国在2004年人均GDP超过1.5万美元,汽车千人保有量达到246辆;巴西2014年人均GDP为1.2万美元,汽车千人保有量超过200辆。随着我国人均GDP水平的提高,我国汽车千人保有量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三)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再延长三年

相比其他国家,我国起步较晚的汽车新能源化事业能取得快速发展,主要受益于政策推动和体制优势。推动中国新能源车发展的是中国有一整套全球最全面的、最系统的政策体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全国两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推进消费升级,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将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再延长三年。

(四)智能汽车将获政策支持

2018年4月1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据悉,我国正在加紧制定智能汽车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并将陆续出台适合智能汽车未来产业发展的标准体系、道路交通规范、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法律法规等相关政策和措施。业内普遍认为,智能汽车产业发展前景巨大,能够使我国现有汽车产业规模再扩大1万亿元,同时能够拉动5G、车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多个领域实现快速发展。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智能汽车产业将进入政策红利期,万亿规模市场也将加速崛起。

二、不利因素

(一)人才短缺成汽车行业常态

在产业变革时期,汽车人才的重要性比以往任何时期更甚,一定程度上来说,谁掌握了人才,谁就获得了制胜的砝码。然在近几年,汽车人才的相对短缺为相关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有关跳槽、离职或换岗等情况的频繁出现更是牵动着业界的神经。

(二)国内车企盈利能力与世界顶级车企有差距

在2017年《财富》500强的榜单中,车企共有23家上榜,其中中国车企占了6席。但《财富》500强的排序是依据营业收入,如果看利润的话,中国上汽、东风、一汽、北汽、广汽、吉利6家车企的总利润为117亿美元,仍不及排名车企榜首的丰田利润的70%。

在进入《财富》500强的6个中国车企中,利润率无一超过5%,最高是上汽集团的4.23%,最低的广汽集团只有1.33%。而所有进入榜单的海外车企平均利润率为5.01%,其中最高的斯巴鲁达到8.49%,而丰田的利润率也达到了6.64%。

(三)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由于汽车保有量剧增,交通堵塞已经成为严重的城市顽疾,既浪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降低整个社会效率,增加能源消耗,又加重空气污染。汽车频繁启动、刹车和低速行驶使排放的尾气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污染物比正常行驶时高出许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甚至导致城市烟雾。


1 2 下一页
查看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