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对产品的一致性要求很高,要求做到高度标准化。在这方面,机器人的稳定性远胜过人工,为了留住客户,当年咬咬牙上了这条自动化生产线。”远正公司销售经理杨子彪说。
由于大型车企对品控要求很高,有的甚至会对产线管理提出明确要求。这种来自客户的压力,倒逼零部件企业必须提升产线管理水平。
近几年,新能源汽车占比不断增加,它们对零部件提出更苛刻的要求,在保证性能的同时,还要做到轻量化、美观、隔音效果好等。
“为了满足车企高标准、规范化的生产需求,很多企业纷纷引入工业机器人,提升产线自动化率,这在客观上带来了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的双重提升。”王润舵说。
通过与大型车企的配套合作,零部件企业不仅提升了自动化水平,也逐步实现了生产管理的数字化。
亿利公司的生产系统中,显示的物料种类超过一万种。这意味着,公司生产过的不同规格的产品数量过万。张国栋解释说,产品规格多的原因是车企对产品分类很细,且经常需要对产品进行升级或者微调。
产品频繁调整,产线就要跟着变,解决方案落在了数字化管理上。
“经过数字化改造的产线,只需设置好参数,生产过程就能自行调整。它连接起设备、人员、物料,能实时监控和采集生产数据,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张国栋说。
数字化带来的降本增效成效,促使企业将其拓展至管理的各个方面。目前,清河的大型零部件企业已在库存、采购、人事、财务、客户关系及项目管理等诸多方面应用数字化管理。
与大型车企配套合作倒逼出的数字化管理趋势,已开始向集群内的中小企业传导。
过去,中小企业的管理主要依赖人工记录,如纸质工单、手工统计良品率,效率低且易出错。看到了大型零部件企业数字化管理的成效后,中小企业逐步引入ERP等数字化工具,它们或是全面推行数字化管理,或是在财务、采购、项目管理等环节部分实施数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