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滚动 | 上海 | 政务 | 评论 | 国内 | 社会 | 政法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体育 | 娱乐 | 历史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曝光 | 微博 | 专题 | 旅游 | 彩票 | 健康 | 百货 | 导购

都市车界|碰撞测试花样频出:谁在定义车辆“安全”?

2025-08-01 16:15 来源: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同时,商业影响开始显现。有物流创业公司公开表示取消500辆乘龙采购计划,多家运输企业暂缓采购决策。作为应对,乘龙紧急发布“龙骨驾驶室”安全技术视频,展示其驾驶舱高强度龙骨结构和碰撞测试数据自证清白。

理想汽车同样面临反噬。虽然部分消费者因测试增强对i8安全性的信心,但更多潜在用户质疑测试的营销性质。理想股价在发布会后上演高台跳水:美股收盘大跌6.2%,次日港股续跌13%。

“碰撞门”背后,行业标准何处去?

这场争端揭示了汽车安全测试领域的灰色地带。随着车企竞争加剧,“高空坠落”“炮击测试”等极端演示近年来频频出现,但牵连第三方品牌尚属首次。

律师分析,若乘龙能证明测试存在操纵(如破坏锁止机构),可能以“商业诋毁”起诉理想,最高面临千万元级赔偿。取证关键在于获取测试前卡车检修记录及完整监控视频。

更深层的影响可能在行业标准领域。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家透露,事件可能推动碰撞测试标准更新,要求明确标注车辆状态(空载/满载)、速度定义等参数,避免误导性宣传。

“商用车行业首次公开质疑乘用车碰撞测试公正性,”清华大学车辆学院教授指出,“这或是建立跨车型统一测试规范的契机。”

安全验证需超越“实验室戏剧”

事后,理想汽车坚称测试由第三方全权负责,并发布技术白皮书、邀请复测,试图以“透明”化解争议,强化产品安全性。而乘龙卡车则从“被贬损”角度切入,强调其通过ECE国际认证,指责理想汽车“自定义场景误导公众”,甚至发起侵权声明。双方策略差异显露行业矛盾:一方以极端测试吸引流量、塑造技术形象;另一方面捍卫传统商用车安全标准,抵制“恶意对比”。这场博弈背后,是新能源汽车与传统车企在安全话语权上的争夺,亦折射出“内卷式营销”对行业生态的冲击。

中汽研的回应揭示了测试合规与公众认知的断层。一方面,机构需更透明披露测试参数,避免“合规但失真”的误解;另一方面,车企应以用户实际安全为核心,而非以极端测试制造话题。乘龙卡车作为物流行业主力车型,其安全性经多年实战验证,而理想i8的实验室成绩需经实际道路考验。行业竞争应回归技术本质,以真实安全提升而非“对比戏剧”赢得市场。

理想i8与乘龙卡车对撞测试争议,是一场关于技术、营销与伦理的警示。中汽研的合规回应固然重要,但公众更需要的是对测试科学性与场景真实性的信任。车企应以守护生命为底线,机构需以透明严谨为准则,共同构建健康行业生态。当安全不再沦为“视觉冲击”的筹码,才能真正赢得消费者尊重,推动行业正向发展。

上一页 1 2 3
查看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