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应急操作标识模糊问题,修订计划拟规定隐藏式门把手的应急解锁装置必须满足三大可视化标准:一是设置面积不小于5cm² 的荧光标识,确保在黑暗环境中可见;二是标识中心距地面高度需控制在60cm—120cm 的视觉易达区间,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三是标识图案需采用国际通用的“解锁”符号(如拉环图标),禁止使用抽象化设计。
在物理性能方面,修订计划拟将门把手静态拉力测试标准提升至5000N(现有标准为3000N),要求承受相当于3个成年人全力拉扯的力量而不损坏;环境适应性测试覆盖-40℃至85℃的极端温度区间,需通过千次高低温循环测试无卡滞。这意味着,门把手在极寒天气和高温环境中都能保持稳定的机械性能,较现有标准的耐候性提升四成。
值得一提的是,修订计划拟新增动态试验要求,针对电动门把手,规定防夹测试和动态性能试验,确保日常使用和极端场景下的可靠性。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章弘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隐藏式把手必须配备机械或断电保护装置,车企需在车门结构内预留拉锁通道,避免碰撞变形阻碍操作。有关部门开始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广泛征求意见,这体现出业内对车门把手尤其是隐藏式车门把手安全性的高度关注,这是一项填补空白的重要步骤。它标志着我国汽车行业在门把手安全方面将要迈出重要一步。
转向安全优先
今年以来,有关部门为车辆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提出了多项具体要求。此次公开征集《要求》制修订意见,目的是进一步提高车辆的安全性,保障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