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吴博峰)对于汽车市场而言,4月的上海因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以下简称上海车展)的举办而显得格外热闹。车市竞争激烈,带动车展早在前期预热阶段,就已受到市场各方持续关注。
作为全球A级车展之一,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有着车市发展“风向标”称号。它不仅受到全球汽车企业的高度重视,更成为广大汽车消费者了解汽车市场发展趋势的重要平台。随着全球汽车产业向新能源和智能化加速转型,本届上海车展更是吸引了全球目光。众多国内外主流汽车品牌和科技企业纷纷携重磅产品和前沿技术亮相,力求在这个舞台上展现自身实力,引领品牌突破向上。
续航与补能技术全面突破
“作为引领品牌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我们在本届车展上公布多项电动领域新技术,以加速推进品牌转型发展步伐。”本届上海车展开幕首日,多家车企负责人就新能源车发展表达了相同的看法。
与市场预期相同,在本届车展上,新能源车成为车企共同发力对象。相比往届上海国际车展,本届车展现场,汽车企业不仅在产品布局上发力,还在技术创新和新技术普及方面做足了文章。
针对消费市场期待的续航需求,多家车企为本届上海车展带来了最新技术成果。奥迪A6L e-tron量产版作为奥迪A6L量产史上首次采用纯电动力驱动的车型正式发布,新车基于PPE纯电平台开发,续航超过750公里;上汽大众的首款全尺寸增程式SUV概念车ID.ERA,其综合续航里程超1000公里,旨在满足消费市场对于增程式车型不断增长的偏好。
对新能源车而言,接近传统燃油车的使用体验是其能否赢得消费市场认可的关键。相比传统燃油车3—5分钟左右的加油时长,此前以小时为单位的新能源车补能时间尽显劣势。然而,在车展现场记者发现,此次各大车企推出的各类快充标识随处可见,补能效率提升似乎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