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滚动 | 上海 | 政务 | 评论 | 国内 | 社会 | 政法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体育 | 娱乐 | 历史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曝光 | 微博 | 专题 | 旅游 | 彩票 | 健康 | 百货 | 导购

汽车产业须协同推进钢铝材料减碳

2024-11-13 16:27 来源: 消费日报网

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张丽娜)2024年11月7日,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在京发布《汽车产业链协同减碳报告》,对比51家中外车企的气候行动表现,结合各主流车型的产品碳足迹分析,指出汽车产业在迈向电动化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与上游钢铝供应商的协同减碳。

2023年,全球汽车产销量高达9272万辆,中国汽车全年产销量首次突破3000万辆,位居全球第一。汽车行业对温室气体排放的“贡献”也不容小觑。从全球来看,交通运输行业的排放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16%,而钢材、铝材等原材料加工制造过程是汽车产业链的碳排放热点环节。同时,钢铁和铝冶炼行业也是中国工业碳排放的大户。汽车产业亟须创新和探索上下游供应链协同减碳的路径,激励并加速低碳绿色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带动钢铝企业的低碳转型。

鉴于此,在能源基金会的支持下,IPE开展了“汽车—钢铁和铝材绿色供应链协同减碳”研究,重点关注如何通过推动汽车产业设定和披露明确的供应链碳减排目标,落实绿色低碳采购要求,从需求端引领和激励钢铁、铝冶炼等难减排行业加速低碳产品的生产和供给,助力汽车行业的脱碳进程,支持中国“双碳”目标的达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贡献。

为准确评价汽车产业上下游协同减碳的进展,特别是当前汽车企业在推动钢、铝等原材料生产环节减排的挑战和最佳实践,IPE在调研中外机构开展的汽车产业低碳转型研究的基础上,开发了具有行业针对性的汽车行业企业气候行动CATI指数,基于最新的汽车产品碳足迹数据,从治理机制、测算披露、碳目标设定、碳目标绩效和减排行动五个维度,对51家具有代表性的中外企业的气候行动进展和低碳转型态势开展量化评价。

本期评价显示,中国车企更大规模向新能源转型,包括蔚来、零跑、小鹏、理想等造车新势力在内的6家中国车企已100%销售新能源车,另有6家中国车企2023年新能源车销量占比超过20%。海外车企也陆续做出停售燃油车的转型承诺。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推进,电动车在使用阶段的碳排放将持续下降,这意味着中国车企在助力中国乃至全球交通运输脱碳的进程中有望发挥更大作用。

1 2 3 下一页
查看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