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璟瑶 重庆报道
在新一轮转型升级过程中,中国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探索了一条成功之路,不仅培育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也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不断培育新质生产力。
那么,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汽车产业有哪些具体体现?在电动化转型的过程中,汽车行业原有的巨大产能如何合理、有效地转换?如何让黑科技转化为市场竞争和盈利的武器?本土品牌与合资品牌、传统车企与新势力,如何优势互补、良性竞争?中国品牌向上还须迈过几道坎?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车企的未来发展,也深刻影响着整个汽车产业的竞争格局。
6月7日上午,在“2024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企业家高端对话环节,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创始人)张兴海,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党委副书记王俊,江汽集团股份公司副总经理马翠兵,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鹏等几位嘉宾,围绕“激发新质生产力,走中国汽车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这一话题展开热烈讨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EDP讲席教授薛旭主持了这个精彩环节。王传福:不必焦虑,积极拥抱“卷”
时隔几年,自主品牌市占率发生很大变化,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国家战略指引下获得巨大成功。但在当前,面临国外一些措施、政策和高关税壁垒,王传福表示:“国外政治家们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表现得很焦虑,甚至有的很害怕,反而说明我们自身真的做得不错,不强别人不会怕。”
汽车行业发展有喜有忧,有挑战也有机遇,新能源汽车也是如此。在王传福看来,无论是卷价格、卷技术、卷规模,还是卷流量,其实都是一种市场竞争,而市场竞争的核心是过剩的经济,“只有过剩才竞争,竞争才能产生繁荣,这是自然规律,不必焦虑。所有企业家都要积极拥抱、参与这种卷,真正在竞争中走出来。”
中国要想从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新能源汽车是必由之路。王传福对于新质生产力的理解是:“新能源汽车代替传统燃油车是大势所趋,势不可当,这场变革的核心实际上是技术的革命,技术在这场革命中一定是主驱动力,用技术创新来推动企业发展,最终推动国家和工业转型升级。”
与此同时,王传福还强调:“在变革时期,三年可以让一个企业腾飞,也可以让一个企业倒下,如果能领先三年,就可以在这场高度竞争的革命中取得领先地位,这就是比亚迪走过的路。” 李书福:“卷”既是好事也是坏事
李书福认为,中国发展电动汽车的战略取向有三点:首先是能源安全,其次是大气质量及碳排放控制,还有一个就是产业链升级。他补充道:“关于产业链升级,中国汽车工业确实取得了巨大进步,赢得了很多市场份额,但我们一定要冷静分析,在汽车产业链上还存在哪些‘卡脖子’问题。”
中国汽车工业的内卷程度全球第一,价格战一浪高于一浪,举世无双,这种现象既是好事也是坏事。“如果市场化水平高、法律健全及执法严格,透明公平竞争就是好事,反之就是坏事。任何产业的健康发展都必须表现在投入产出比方面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无穷无尽的内卷,简单粗暴的价格战,其结果就是偷工减料、造假售假和不合规的无序竞争。”李书福表示,只有依法健康竞争,才能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