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民航报
新能源汽车耐久测试多长才安全?
“快消式造车”引发热议(附图片)
邓莉“小米SU7车队仍在测试,目标是跑到15万、20万公里,跑完整个生命周期,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日前,小米公司董事长雷军在直播中的相关言论引起网友与从业人员的热议:“小米SU7没有跑完耐久测试就上市开卖了?”随着该话题发酵,近日引发业内对新能源汽车开发呈现“快消式造车”现象,以及新车的耐用性、安全性是否经受得住考验的关注。
一位汽车从业者告诉记者,造车速度越来越快是智能化汽车研发的突出现象,而“3年研发时间变1年、少测试甚至不测试”成为小部分车企“急功近利”造车的公开秘密。真相到底如何?对于引发争议的新车“全生命周期”测试,又有多少车企是认真在坚守这条造车底线?
新能源汽车耐久测试时间惹众议
小米汽车后来在官微澄清:小米SU7在标准测试车辆之外投入了100辆测试车进行全国公共道路测试。同时,小米SU7在正式发布前的测试里程已超过540万公里。小米还称“其投入测试车辆数量是行业水平的10倍、测试里程是行业水平的2倍~3倍,测试量也远超行业水平。”
事实上,有汽车行业人士指出,按雷军3月23日透露的“小米SU7在上市前共计投入了576辆测试车”和“发布前的测试里程已超过540万公里”测算,小米SU7每辆测试车的路测里程(上市前)其实或不到一万公里(假设每辆测试车的测试状态和行驶路线差不多)。若按576辆测试车规模跑完1100万公里,平均在每辆车上也只有2万公里。“这相当于用‘车海’战术堆出了最长测试里程,但不能称作是完成了全生命周期的耐久性测试。”
那么,其他企业是如何做新车的全生命周期或者说耐久测试的呢?近日,奔驰也趁热打铁,在其公众号上介绍新车的测试标准。“每款新型号奔驰在上市前都要完成约500万公里的整车测试,相当于绕地球行驶125圈。”不仅如此,每辆车都要至少经历2个夏天的高温和1个冬天的极寒测试;针对中国国产车型,还在本地额外进行约100万公里的整车耐久测试。此外,电机耐久测试包括实地测试、台架测试,总计270个月。其他品牌车企也曾提供相关数据,如劳斯莱斯公开的第一辆电动车Spectre测试里程是250万公里;奥迪A系列的测试里程一般也在300万公里;在智能化测试上,WAYMO的车队积累第一个500万公里里程用了8年。以上数据若按总测试里程数看,并不比小米多,但从时间上看,却又比小米测试用时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