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滚动 | 上海 | 政务 | 评论 | 国内 | 社会 | 政法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体育 | 娱乐 | 历史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曝光 | 微博 | 专题 | 旅游 | 彩票 | 健康 | 百货 | 导购

国际锐评|起底日本车企集体造假背后的“制造之忧”

2024-06-07 10:22 来源: 杭州网

6月6日一大早,多家日本电视台播出了这样的画面:多名神情严肃的日本政府工作人员涌入铃木公司总部,对这家日本龙头车企进行检查。几天前,包括铃木在内的五家日本车企被曝在测试环节数据造假,引发各界广泛关注。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承认,这一事件不仅动摇了日本汽车认证制度的根基,更损害了日本汽车产业的信誉。有分析指出,汽车业是日本制造业的支柱产业,造假丑闻带来的后续影响可能更加深远。

NHK报道截图

造假频出 日本汽车业怎么了?

这次日本车企丑闻集中曝光,要从去年4月一封神秘的举报信说起。当时,一名来自大发汽车公司内部的举报者,向日本交通部门提交了有关这家公司的造假资料。具体内容是,大发汽车在完成相关车型的撞击测试时,对测试数据进行造假,然后提交给监管机构。去年12月,日本政府公布调查结果称,大发汽车的造假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当时正是“日本制造”的黄金年代。也就是说,大发汽车的造假行为持续了30多年。

到了今年5月底,日本交通部门进一步调查发现,“大发事件”只是日本车企造假事件的冰山一角。涉及造假的还包括丰田、本田、马自达、雅马哈、铃木五家日本主流车企的38款车型,其中6款仍在市面上销售,违规车辆超过500万辆,造假项目涉及行人安全、碰撞、安全气囊、噪声、排放等多项内容。

造假事件曝光后,涉事的日本车企纷纷出来道歉,声称涉事产品安全性“没有问题”,后续会进行整改。然而,重磅车企集体沦陷,深深刺痛了日本社会。“怎么又来了,错一步就可能威胁生命”“不能容忍这样反复的欺诈行为”……不少日本民众表示,汽车企业丑闻频出,仅靠鞠躬道歉难以挽回市场信心。2017年,日本高田生产的安全气囊破裂导致金属碎片飞溅,在世界各地造成多人死亡和数十人受伤。然而,这样血淋淋的教训未能阻止日本车企在造假迷途上“一路狂奔”。

“日本制造还值得信赖吗?”日本《每日新闻》5日发出这样的疑问。报道指出,近年来,日本汽车行业几乎每年都会曝出性质恶劣的造假丑闻,而且理由几乎一样,“无非是管理层为缩短研发周期、谋求短期利益,下达不合理的任务指标,迫使一线工作人员不得不铤而走险”。丰田汽车公司董事长丰田章男在3日记者会上也承认,企业生产周期和程序漫长复杂、没有人能掌握全部流程,可能都是造假原因。

除此之外,随着电动汽车迅速发展,日本车企在燃油车领域的巨大优势正在消失。《日本经济新闻》6日指出,在与新兴企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日本车企的“过度自信”已经不合时宜,甚至对企业自查和进步都构成阻碍,并造成了如今整个行业的困局。

1 2 3 下一页
查看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