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滚动 | 上海 | 政务 | 评论 | 国内 | 社会 | 政法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体育 | 娱乐 | 历史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曝光 | 微博 | 专题 | 旅游 | 彩票 | 健康 | 百货 | 导购

“快消式造车”引发热议(附图片)

2024-06-07 11:42 来源: 每日看点快看

“快消式造车”成当前智能汽车研发的突出现象

据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统计,在2023年,中国汽车市场上推出了1100余款新能源汽车车型(包括改款等),创下历史新高。密集的推出节奏背后,是整车企业快速的研发过程。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告诉记者,中国汽车产品开发周期缩短,已经进入了“摩尔时代”,“目前汽车的全新产品开发周期已经缩短至30个~40个月,小改款车型的时长仅需8个~12个月。”有调查显示,中国国内电动汽车制造商的新车型,从上市到升级或改款所用时间平均为1.3年,而外国品牌为4.2年。

有业内人士认为,过度追求高效短时的开发周期,对耐久测试若存在“偷工减料”,必然会导致召回事件的增加。记者查阅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数据发现,2023年,我国共实施汽车召回214次,其中新能源汽车召回72次,涉及车辆160.3万辆,占全年召回总数量的23.8%。新能源汽车召回数量同比增长32.3%,创历史新高。

资深汽车分析师申强告诉记者,在过去,每辆新车上市前所有零件的工程设计都需要耗时很多年,并要经过大量的验证。但随着开发周期的压缩,出现质量问题的概率增大,近年来的召回数已经佐证了这一点。

J.D.Power报告显示,对比2022年和2023年,每百辆新能源汽车中出现问题的车辆增加了21辆,包括断轴、断电、黑屏、车机故障、空悬故障等质量问题,以及自燃、刹车失灵、驾驶辅助失效等安全问题,严重影响用户的行车安全,损害消费者利益。

缩短测试时间不可行

宁德时代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杨汉兵表示,这两年行业越来越卷,如果现在还按照原来3年~5年布局一代整车架构的话,车还没开发出来,市场的风向就变了,消费者已经把这个品牌忘了。显然,在这样的竞争格局下,有少数整车企业,尤其是新创业待盈利的新能源车企出现了急功近利的心态。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查看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