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终于无法避免被“拆家”的命运轮回。
上个世纪90年代成立的比亚迪,通过对索尼、三洋等手机电池巨头的产品拆解、分析、研究和再研发,开始了自己的手机电池研发生产之路,成为了当时手机巨头摩托罗拉、飞利浦等手机品牌的电池供应商,短短几年成为了全球第一大手机电池企业。
后来比亚迪再接再厉,通过观察、了解和分析鸿海、和硕等代工企业的业务模式和生产运营方式,2003年进军3C电子产品代工领域,经过20年发展,这一业务实现了年营收上千亿,客户包括苹果、华为和小米。
经过收购秦川汽车整合2年后,2005年比亚迪推出的第1款汽车比亚迪F3,同样是拆解和借鉴了多款欧洲和日本车型的成果。
比亚迪作为市场后来者,通过借鉴和学习对手的成功经验,在中国落后的汽车产业环境下奋起直追,忍受嘲笑和质疑,厚积薄发,翻身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龙头。这段历程可歌可泣,也是中国制造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缩影。
如今,拆解不再是比亚迪的“绝技”,而成了昔日对手们的“日常工作”。
两大机构拆解后均赞不绝口
去年比亚迪推出的海豹车型吸引了众多海外车迷的关注,这款车的性能与特斯拉Model3相当,但性价比却极高,比亚迪也顺势将这款车型推广到了欧洲、澳洲、南美和东亚多个国家和地区,销量成绩非常出色。
这款车型就引起了日本的高度关注,日本著名的产业研究机构日本日经BP社就对比亚迪海豹进行了拆解调查,详细分析了海豹的车身架构、电池、驱动电机总成,以及各种控制电子电器元件等等方面。
拆解报告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比亚迪海豹除了搭载被称为“刀片电池”的新型结构车载电池和集成热管理系统以外,车载电器元件的集中控制遥遥领先于各大车企,比亚迪的发展在设计思想上有着引领世界标准的远见卓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