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新能源车企的品牌力效应,正影响着用户的购车选择,这与此前用户仅通过产品配置和价格来对比车型的逻辑,不太一致。典型的案例是,定位中型SUV的零跑C16,满配不到20万的售价,相比竞品理想L6,价格相差5万以上,但受众群体却不一样。也就是说,即使零跑C16配置拉满,在品牌力的加持下,理想L6更受用户追捧。
此外,技术、产品更迭速度,也是决定新能源车企能否一直保持市场新鲜度的重要因素。比如五一期间的理想和鸿蒙智行,虽然理想L9有回升趋势,但理想L8和L7严重遇冷,取而代之的全是理想L6,理想此前为几款车规划的月销计划,如L9月销过万,L8和L7过1.5万,L6过2万的计划,现实却是,L6吞噬了L7、L8和L9的销量。
鸿蒙智行同样如此,新问界M7焕新时,订单节节攀升,问界M9发布时,订单增速能与问界M7抗衡,而新问界M5发布后,问界M7四月份交付量就出现明显下滑,取而代之的是问界M9加速交付和新问界M5的订单增加。
新能源车企最后拼的就是产能了。小米SU7发布之初,就表示其几天的订单量已经覆盖了2024年全年的产能计划,如果不想办法有效提升产能,小米SU7后面所面临的问题,或许就要跟当时的智界S7一样了。翻看一些汽车投诉平台,目前关于新能源车的投诉案例,两项较为集中的投诉,一是价格变动太快,二就是交付不及时的问题。
理想能在2023年取得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产能爬坡非常丝滑。问界能一下冲上新能源车企头部位置,除了华为智驾赋能外,几个独立工厂给予的产能优势,也是一大原因。
结语:
大部分主流车企假期都爆单了,但并不是对谁都能说一句“干的漂亮”。如果在车市大趋势向好的情况下,就要看各家之间的对比了。相对于自身而言,理想、特斯拉等车企可以用回暖来形容,鸿蒙智行等,相对此前的订单表现,这个假期并不算特别出彩。
销量好坏,看权益政策+新产品外,还要加上品牌力和交付能力了,以后对新能源车企的综合要求会越来越高,抢市场,不是单靠降价和营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