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市场的变化,因为新能源,快到了一个让普通人应接不暇的速度。
和燃油车时代一样,动力是汽车消费的最关键部分,也存在着深深的鄙视链。大排量自吸看不起机械增压,机械增压瞧不上涡轮增压,最底层的则是小排量自然吸气。燃油时代,这个链条长期不变,而到了新能源时代,老规律也在被打破。
比如,纯电、插混、增程、换电,每个技术模式下都有着相应的舆论拥趸。而随着技术进步带来的销量不断变化,之中孰强孰弱的定义也在不断被打破。比如在2024年3月的新能源汽车批发销量中,销量占比为纯电动62%、插混28%、增程式10%,插混和增程快速崛起,纯电开始萎靡。再从增速上看,纯电同比增长10.6%,插混同比增长84%,增程式同比增长103%,显然是增程得到了明显认可。
但,谁也不服谁的老问题没变。微博上,曾经有着车企老板预言其他主流车企几年内会转向增程,也有车企高管说自家绝不可能用增程。而如今,随着长安新技术的出现和发布,老难题有了新变量。双形态混动,破掉了僵局?
破题,因为今年3月长安新蓝鲸动力的发布。关键信息点是,长安摒弃了单一技术路径的押宝与争论,而是用技术升级,实现全域全场景的覆盖。简言之,对用户来说,这一技术的特征是,分别集合增程和插混的优点,并去除增程或插混单一技术上的明显缺点。
因为技术上的优缺点不同,消费者对增程和插混的博弈由来已久。
增程的优点是,发动机和车辆驱动无关只负责发电,始终运转在最佳燃烧效率区间,提升燃油利用率。其次是不需要变速箱,结构相对简单,成本相对低所以价格低。再次是,发动机不介入驱动,驾驶起来更有纯电车的感觉。但缺点是,发动机只是能量的搬运工,传递过程存在损耗,速度越快油耗越高,且SOC低电量时,电机功率会被发动机功率限制,动力会变弱。
实际上,REV增程在技术流派上属于PHEV插混的归类,所以增程的优点,插混也能实现。但插混的问题在于,好的效果需要更高的成本投入,所以车价相对增程普遍更高,对车企的研发能力要求也更高。如果做不好,变速箱顿挫、馈电速度过快、车价过高等问题,已经在前几年轮番上演。
所以,本质上汽车消费市场里博弈和争论的并非是插混/增程在技术路线上孰优孰劣,而是争论谁更便宜,在不同车企手里谁最终实现的效果更好。
而随着长安新蓝鲸的上场,相应的争论开始过时且无太多价值,因为效果上看,长安给出的是鱼和熊掌可以兼得。虽然此类技术创新有着储备和研发的门槛,但更好的效果之下,行业对此类技术的转向其实也是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