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表现的提升,也与新蓝鲸动力的上车有关。双电机采用P1和P3电机输入轴串行结构,布局为3轴6齿紧凑电机,电驱总成的集成化更高,小型号更高,进一步减少对乘员舱的侵占。最终,实现地板平整,以及头部空间的释放。
更关键的,还包括智能化的提升。汽车是全局工程学科,所以动力系统的变化,也会涉及电子电气架构的升级优化。体现在UNI-Z上的最直接效果就是,辅助驾驶能力的齐平布局。全系3款车型均是L2级智驾,支持车道保持、车道居中、主动刹车/跟车功能。这同时考验能量管理与分配系统,新蓝鲸的加码无疑让技术团队有更多发挥空间。也因此,长安在UNI-Z上才实现了“安全没有高配,必须标配”。写在最后
快速破局里的谜题,靠内卷,是没有答案的。内卷是同质化的复制粘贴,以及内耗。
破局的答案很清晰,只有创新。拉高标准,拉高体验,获得消费者购买,再得到好的口碑,之后雪球越滚越大,成为市场爆款。这既是长安汽车当下的逻辑,也是UNI-Z的破局思维。
回顾UNI-Z的全部特征,包括价格亲民、性能差异明显、经济性高,以及空间、舒适性、智能化上的利好,长安正在开始对混动技术领域重新定义,UNI-Z如今只是开始,随着新蓝鲸动力的继续落地,新的趋势已经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