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降价到免息,仅仅一个季度的时间,特斯拉的各种动作,似乎在印证,中国人开始不爱买特斯拉了?事实上,根据特斯拉今年一季度产销数据,其交付量自2022年三季度以来,首次跌破40万辆关口,并且是继2020年二季度以来首次出现同比下滑。出现这样的情况似乎并不让人意外。
毕竟,自ModelY诞生之后,特斯拉一直缺乏能够广泛打动全球用户的产品。跳票多年的Cybertruck(赛博越野旅行车)且不论受众范围,其最终价格要比首发时的预期高出一大截。相较之下,所谓特斯拉廉价车型(网传Model2),或许更具有面向全球的卖相。近日包括马斯克在内的高层,纷纷反驳路透社有关“特斯拉放弃廉价车”的报道。但问题是,特斯拉廉价车型一再推迟。不由得让人发问,要把特斯拉造得更便宜,到底卡在了哪?
(网传特斯拉新车谍照)丰田拧干毛巾,特斯拉想把毛巾扔了
“拧干毛巾上的最后一滴水”,这是丰田式成本管理的最经典注解,也从成本角度诠释了丰田为何成为了传统时代汽车行业的霸主。率先实现技术革命,就能抢占下一个赛道的先发位置。但人们往往把技术革命看得过于高大上,而忽略了,提升效率本身,就是核心技术。如果说丰田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实现了属于自身的技术革命。那么这个巨人显然就是100多年前的福特汽车。流水线制造奠定了汽车走进千家万户的成本基础,百年之后,这套流程已经被浓缩为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个步骤。现在的问题是,当丰田将四大车间的最后一滴水都拧干之后,特斯拉还能从哪里挤出油来?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马厂长”搞汽车,就是要赚钱的。砍自己利润这种事,别说特斯拉做不出来,就是股东也不会答应。四大车间既然没油水可捞,那就砍车间吧。其实特斯拉在生产端的一系列技术操作,就是打算精简传统的汽车生产流程。比如一体压铸技术,就是打冲压和焊接的主意。不锈钢材料的应用,甚至还想在涂装身上敲下一笔成本。特斯拉唯一不想心思省钱的车间,或许就是总装车间了。毕竟,汽车也不可能是魔术变出来的,它总需要有人安装。而特斯拉在生产端的成本革命,就是要从安装身上撕开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