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滚动 | 上海 | 政务 | 评论 | 国内 | 社会 | 政法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体育 | 娱乐 | 历史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曝光 | 微博 | 专题 | 旅游 | 彩票 | 健康 | 百货 | 导购

欧美放缓电动汽车转型,中国被忽悠了吗?

2024-04-07 19:57 来源: 国际时事讲解

相比中国全力向电动化冲击,西方同行却有些迟疑。就在小米推出新车前一个月,美国苹果公司宣布取消推进了近10年的造车项目。前后脚,奔驰宣布放弃2030年100%销售电动车的计划。3月20日,美国政府宣布将美国电动汽车的采用率目标从2032年的67%大幅下调至35%。还有报道称,欧盟在考虑延迟2035年全欧盟禁售燃油车的政策。

欧美放缓电动汽车转型步伐,有人猜测中国是不是被西方忽悠了,电动化是不是西方设的陷阱?

其实,从燃油汽车转向电动汽车,这个大方向中西皆同,并不存在路线之争,不同的只是实现方式和节奏。中国之快和欧美之慢,都是各自环境使然,很难简单用好坏对错去评判。细看美国最近大幅下调电动汽车采用率目标,实是市场、政治等多方力量纠缠的结果,而非电动汽车转型本身不值得追求。

首先是市场。欧美市场的电动汽车销售正在失速。尽管去年美国电动汽车的销量达到创纪录的120万辆,但涨幅比前几年已有所下降。例如大受美国消费者欢迎的电动皮卡福特F—150Lightning,一度有20万人等待购买,但去年的销量仅为2.4万辆,远远低于福特预计的15万辆。

销量不振背后是电动汽车相对高昂的价格。第一波尝试电动汽车的消费者多为东西两岸富裕人群,更愿意为新事物付出溢价。在他们之后,当普通中产阶级选车时,就不得不考虑价格因素。走进正在举行的纽约国际车展,查一查参展电动汽车建议售价,可以发现大多在4万美元以上,而在传统燃油车和混动汽车车型中更为容易找到3万美元以下的车型。

充电设施不足也是制约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的重要因素。尽管美国充电桩规模正在扩大,从2019年的约8.7万个增加到去年的17.2万个,几乎翻了一番,但分析师预计,到2030年,全美将需要200多万个充电桩。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查看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