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滚动 | 上海 | 政务 | 评论 | 国内 | 社会 | 政法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体育 | 娱乐 | 历史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曝光 | 微博 | 专题 | 旅游 | 彩票 | 健康 | 百货 | 导购

李想的“内部信”,一个企业和一个人的成长

2024-03-31 08:04 来源: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记者 张雪

近期,汽车行业卷起了一阵舆论风暴,而在这场风暴中心的就是一直备受关注的车圈“网红”——理想汽车。从新势力造车的创新者,到中国新能源企业的排头兵,从产品、技术到企业、品牌,高歌猛进8年的理想汽车一路走来备受非议,这种“舆论危机”在理想MEGA上市后愈演愈烈。作为家族旗舰车型,理想MEGA上市后并没有像之前的L系列一样迎来一片叫好声,而是被“黑”到上市遇冷, 网络上黑水军的传播内容已经从恶意 P 图的无脑黑、唱衰理想,到恶意解读李想表达的“光明与黑暗”、偷换概念,舆论带来的负面影响给理想汽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考验。

此时,业内也出现了另外一种声音,“理想MEGA火到不行,这才招来了那些黑公关的眼红。”

“高调”的理想,黑公关挡不住前行的轮子

回望理想汽车的成长历程,我们不难发现,自诞生之初它就是一家“高调”的企业,仅用八年的时间,从一家创业公司迅速崛起,跨入了世界500强企业的行列。从最初的单一产品理想ONE,到如今增程与纯电两大产品线并驾齐驱,理想汽车的成长速度令人瞩目,这样的风格和成长速度注定了它始终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

2019年底,当理想汽车的首款车型理想ONE崭露头角、开始交付之际,大众汽车CEO冯思翰曾对增程式技术持以严厉的批评,将其视为“落后的过渡性技术”,此后关于增程车型技术是否落后的质疑声就从未停止过。然而,理想汽车并未被这些负面舆论所打倒,反而以坚定的信念和持续的创新,陆续推出了L8、L9和L7等一系列增程产品。这些产品不仅赢得了市场的认可,更形成了持续增长的销量趋势。仅仅两年之后,理想汽车便以月销破万的辉煌战绩,强势回击了这些质疑,用事实证明了增程式技术的可行性与市场价值。

这样迅速的发展,让理想汽车对市场充满了信心,行事似乎也愈发“高调”。在生产制造方面,理想汽车成立之初就坚持自建工厂自造路线,兑现“上市即上量,上量即高质量”的承诺,从2019年12月第一台理想ONE下线,到2023年12月14日,历时短短48个月,理想汽车常州工厂累计向用户交付超过600,000辆汽车,成为国内首家产量超过60万辆的造车新势力。2023年底理想汽车北京生产基地也已经建成投产,拥有纯电和增程电动双生产资质。在技术方面,理想汽车在2023年的上海车展上发布“双能战略”,在“智能”和“电能”双线发力。不仅宣布将正式发布纯电车型,搭载12分钟充电500公里的5C超充体系,同时在智能层面也将在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领域加大投入,进入行业第一梯队。不仅如此,在2024年理想春季发布会上,李想更是宣布将提升工厂一线员工的薪资,将超过当地制造业平均工资的30%以上,在未来三年内工厂内所有工匠的收入将达到日本、德国等发达工业国家的水平。

1 2 3 4 下一页
查看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