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质量报
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消费“此消彼长”趋势下
“油电同权”话题再度受到关注□本报记者 张文礼
近日,关于“油电同权”的话题再度受到公众关注。前不久,乘联会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表示目前新能源车的市场渗透率已高达35%,应当对新能源汽车同样进行尾号限行、限购等措施,推动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平权”。
事实上,关于“油电同权”的争议早已有之。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大幅提升,行业内外关于取消新能源汽车“政策特权”的呼声逐渐显现,尤其是依托“绿牌”所获得的上牌资格、免限行资格等。此次呼吁也不是乘联会第一次提出“油电同权”。2023年2月,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曾透露,乘联会已经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了合并蓝牌、绿牌的建议,并且“预计未来两年就将成为现实”。
“特权”曾是行业重要助力
长期以来,免购置税、不限行、不限购、使用成本低是新能源汽车获得众多消费者青睐的重要原因。
2016年,为了增加新能源汽车辨识度,公安部设计了新能源汽车专用“绿牌”并逐步推广。相比“蓝牌”,“绿牌”享受的诸多优惠政策,极大地刺激了新能源汽车的消费。
2018年7月,财政部发布公告,对包括纯电动商用车、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商用车在内的新能源车型免征车船税,成为新能源汽车“后补贴时代”的支持政策之一。
2019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重点消费品更新升级 畅通资源循环利用实施方案(2019~2020年)》,其中重点提出各地不得对新能源汽车实行限行、限购政策,已实行的应当取消。
在此基础上,为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近年来,多地先后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比如,对新能源汽车给予大额的购车补贴、道路通行费优惠、减免部分停车费用、设置新能源汽车专用停车位、对其充电费用给予减免优惠、允许其高峰时段走公交车道等举措,积极为新能源汽车消费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