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滚动 | 上海 | 政务 | 评论 | 国内 | 社会 | 政法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体育 | 娱乐 | 历史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曝光 | 微博 | 专题 | 旅游 | 彩票 | 健康 | 百货 | 导购

铸强县域重点产业链,正当其时

2024-02-20 07:22 来源: 每日看点快看

2021年,福建GDP位列全国第八,所辖县域GDP占全省GDP比重达到50.4%,占比位居全国第六;46%县域GDP处于300亿元以上,占比接近五成,县域GDP均值居全国第三位;县域工业体量大,二产占比高于其他县域经济大省。

“福建省有7个百强县,在全国排名第六,福建县域基础较好,有机会‘保四冲三’。”余德彪建议,福建加快构建以百强县、“千亿县”为标兵,着力在全省层面培育一批“标兵县”“先进县”,着力于县域经济发展的梯次培育,培育更多的发展核、引领核,让县域经济发展由“雁行模式”向“狼群模式”迈进。

当前,全国县域经济发展已进入总量跨越、质量提升、动能转换、城乡融合、开放协同的关键阶段。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成为全省上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共识。福建“咬定青山不放松”,探索“立”与“破”,打造创新之源,向全省发出了高质量发展新的动员令。

此次现场推进会传递的信号十分清晰:新时代新征程,要把高质量发展贯彻到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这一重要工作,具体如何抓?

第一个关键词:“特”,即特色发展、错位发展。

由于我省县域经济资源禀赋、人口规模、经济总量等方面各有差异,难以采用同一种标准和同一种模式实现高质量发展。福建基于对县域比较优势的分析,明确主攻方向,每个县(区)择优确定1~2条优势主导产业链,打造“一县一特”,做大做强优势县域特色产业链。

对于各县(区)而言,产业基础雄厚的,如长乐、福清、晋江、南安、蕉城等,重点是做大做优做强,有条件的可以开辟新的产业链;有产业链雏形或产业链不明晰的,当务之急是找准找实,选择1~2条产业链,久久为功、加以培育。

第二个关键词:“融”,即延链强链补链。

县域产业链是福建省县域经济的关键支柱,完整的产业链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记者注意到,福建已逐渐摸清“家底”,初步梳理了囊括支柱产业、传统产业、新兴产业等县域重点产业链体系。在此基础上,还需进一步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延展产业链上下游,破解产业链“短”之困。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查看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