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能言善道工作室
杨梓
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协同发展联盟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1—12月,全国共产生退役动力电池16.8万吨,同比增长78.3%。其中,停用新能源汽车产生退役动力电池14.5万吨,车辆维修产生退役动力电池2.3万吨。从材料类型看,磷酸铁锂电池占50.1%,三元电池占46.9%。
动力电池平均寿命通常为5—8年,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首批大规模动力电池进入淘汰期,电池退役量增长提速有望缓解行业“僧多粥少”局面,不过疏通正规渠道、强化主体责任等还需进一步落实。
缓解资源紧缺并推动降本
电池回收是实现电池绿色低碳、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据了解,退役动力电池利用分为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两种形式。其中,退役的三元锂电池随循环次数增多,容量呈快速衰减趋势,而且安全性相对较差,所以一般会对其进行破碎、拆解和冶炼等处理,实现镍、钴、锰、锂等资源的再生利用;退役的磷酸铁锂电池仍具有较好的循环性和安全性,因此先对其进行梯次利用,再进行再生利用。
从全球范围看,废旧电池回收利用市场潜力巨大。市场研究机构SNE Research指出,世界电动汽车报废数量将从2025年的56万辆增至2040年的4227万辆,全球废电池再利用市场预计2030年将增长到70万亿韩元(1韩元约合0.0054元人民币),2040年将增至230万亿韩元,2050年将增至600万亿韩元。
值得注意的是,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回收利用废旧电池是目前弥补上述紧缺矿产缺口并缓解对外依赖、实现电池降本的方式之一。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发布的《全球矿产资源储量评估报告2023》显示,我国镍、钴、锂等矿产资源的储量全球占比较低,属于紧缺矿产。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纪雪洪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目前我国生产的锂电池量占全球的将近70%,但相关资源的储备远远达不到这个水平,废旧电池回收是补充我国电池原材料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