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个月累计销量破10万台的深蓝汽车,订单爆棚的华为系,连续月销量破3万台的理想,都是当前增程大火的例证。很明显,销量的大火因为消费者选择,REV增程因为性价比高、没有里程焦虑等,符合中国国情。也有更多车企不愿缺一条腿走路,开始对其进行补齐,2024年的新能源车市里,关于增程的白热化竞争已不可避免,而这场竞争的终局答案,谁又会登顶?增程技术竞争,分为两种路线之争
虽然增程销量火爆,但当下民用领域的主流参与者并不算多,唯深蓝、理想、华为、零跑4家。且,虽然增程的机械结构并不复杂,为电机、电控、电池与为电池补能的增程器进行组合,但这之4家的技术路线却并不相同。
业内对目前4家的判断结论为,华为强在软件与算法,零跑强在硬件表现,深蓝和理想是软硬件表现相对均衡,而且软硬件的能力都处于高位。
华为的强点在软件,今年上海车展中华为发布DriveONE新动力平台时,指出这一平台的优势是高效SiC高压同步总成,之中的最大亮点是华为电机仿真寻优平台。利用模型与算法能力,华为造出了92%CLTC工况动力总成,而基于SiC,这套系统的补能效率也较高。不难看出,一系列行业主流的动力/能耗等参数,主要依托于模拟仿真能力这条护城河。
零跑的强点在硬件,与华为同理,同样基于其企业特性。在同样的价位下,零跑总能给到更大的电池和更多配置,不论是自研的贯穿式大模组电池还是升级过的1.5L阿特金森四缸增程器,都体现了零跑的成本控制能力。
而与华为、零跑不同,深蓝、理想二者并未出现软硬件相对一强一弱的局面。
理想,是最早吃螃蟹的一批人。中型电池+中型增程器的组合在市面上十分少见,也因此理想重构了三电+增程器系统的几大件布置等能力,以满足能耗与NVH要求。之后,理想L系列推出,其增程技术也进入2.0时代。硬件上,增程器换装自研自产的深度米勒循环1.5T四缸版本,热效率40.5%,系统效率比上一代提高了6%。最终,即便不依赖GPF颗粒捕集器,也可以满足国6B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