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能看得更远一点的话,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尽管这句话相传是牛顿用来嘲讽胡克(史上第一次成功观察细胞的人)的,但它也揭示了一个朴素的事实——站在巨人的肩膀确实更容易成功。
放眼汽车领域,能够称得上巨人的,有“燃油车之王”之称的大众汽车当仁不让。那么在电动智能化时代,在中国市场,这位巨人将如何站在曾经的丰功伟绩上继续奔跑,引领汽车行业的发展呢?11月17日,在2023广州国际车展上,太平洋汽车与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中国CEO孟侠(StefanMecha)作了一场深度对话。听听他将如何推进燃油车之王向电动智能车之王转变。
1油电并重,两条腿奔跑
这两年的汽车行业,似乎不喊一句“燃油车的末日就要到了”,就成了保守派,就跟不上时代。
然而,事实或许并没有口号喊得那么夸张。仅在中国,燃油车市场目前约有1400万辆的规模,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也仅在35%左右。不可否认的是,新能源汽车增速很快,但以此断言燃油车的末日就要到了,未免有些武断。
“从整体数量上来看,燃油车的占比可能会有所下降,但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还是需要保持领先地位,拓宽市场份额,并发掘新用户。”孟侠说,大众集团和上汽大众、一汽-大众有着明确的共识,即继续巩固燃油车的市场地位,同时发力电动车。孟侠坦言,尽管这两年中国市场带来了不少挑战,但大众汽车在燃油车市场中仍位居第一,市场份额达15%,领先第二名不小的距离,表现十分出色。在孟侠看来,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是多元的,多层次的。北上广深一线大城市对于新能源产品的需求很高,但其它一些城市仍存在着巨大的燃油车需求。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也印证了孟侠的观点。今年9月传统燃油乘用车国内销量达到134.2万辆,环比实现了增长,达到11.4%,这一数据甚至与2021年的130万辆相比也增加了3%。